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同人)[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 第1083章(第1页)

第1083章(第1页)

他刚想和刘辩糊弄两句“等他和下属商议一番决定”,便听到刘辩难得敏锐地问道:“大将军是否也已无力回天了?”

这位多年间从未当个实权天子的汉室皇帝,好像到此刻才意识到,他所以为的四百年汉室积威早已不在民众的心中还残留多少了,而他所以为的一呼百应,有可能应在那位中兴汉室力挽狂澜的汉光武帝身上,却绝不可能应在他的身上。

袁绍所能赖以支撑门庭的世家底气,也在天理人事的论断、在民意沸腾之中同样像是被刨开了一道崩塌的缝隙,终究要在大势所趋之下崩塌彻底。

能在这等秩序重建之中活下来的世家,是尚能立身持正,学识通达者,而非袁绍之流。

就比如在此刻的长安,乔琰并未在意于她所送出的那份国书到底能在那头掀起多少波澜,而是转而在公议事之中商量起了另外的一件事——

能否以陈郡袁氏直接取代后起的汝南袁氏,令其重回本支的位置。

“陛下是希望以此对袁本初再行一份打压?”

“不全然是,”乔琰回道,“多年间乐平月报上便从未少过对于州郡榜样的记录,倡导民众效仿其行,如今因兖州之变和昌言之论,以致世家惶恐,倒是令其将此几乎遗忘了,然凡事过犹不及的道理从未有变,天下读书人借启蒙书典后继而上也尚需时间,正当令世家之中的清流得名。”

“故司徒袁公熙持陈郡袁氏之望,纯素寡欲,虽权柄极盛之时,也终不言人之短,其子袁曜卿承袭父辈遗风,此前任颍川太守之时便有克己奉公,礼待豫州子民,今至兖州数月间,未有辜负朕之期待,与昔年汝南袁氏贵宠於世,富奢甚焉之态截然不同。”

“所谓世家,当效当年颍川陈氏真人东行之景,效荀氏八龙之望,效陈郡袁氏清正之行,不当坐敛财资,握藏私兵隐户数千,一朝乱起,即割据一方,自以身负重任,发号施令,反使政令紊乱,民生多艰。”

“天下门生,悉出于公,而非门庭之私,此为朕之所愿。”

在场之人并不难听出,这句“天下门生,悉出于公”,只怕才是她最想要达成之事。

哪怕青州冀州先后交战,在这元昭元年的六月里,弘文馆中被乔琰命名为“科举”的选拔终究还是并未延期地展开。

今岁乃是大雍天子登基的头年,各地官吏都因此前数年的战祸等事处在了相对空缺的状态,也正因为是这等尽快填补闲职的需求,这场筹备已久的考校从严,筛选出的官吏人数却要比往年多。

因弘文馆乃是乔琰在尚为大司马之时提议创办,又因此番阅卷之中的第二轮面试乃是由她亲自主持,这些经由考校选拔出的官吏的确可以称之为天子门生。

而这显然不会是唯一的一场。

只因在经由此番考校选拔出的官吏动身前往上任之所的时候,这些参与进第一次科举之中的幸运儿便收到了一个消息——

因天下未曾归一,这出弘文取士才在其细则尚未彻底完善之时先筛选出一批可用之人。

但一年之后,还将再度进行第二轮考核,到了那时,他们会否被后进之人顶替,就要看看他们在各自任上能否做到保境安民,尽职尽责了。

月里对世家的威慑让这出取士之中少有人胆敢去试探乔琰的底线,意图给家中子弟力争上游,但当天下平定之后,此等局面会否发生,甚至会否出现科举舞弊的情形,乔琰也不敢打个包票,所以她此时唯独能做的,是一面将汝南袁氏作为反面典型,随着攻伐邺城之举给打压进地里,一面,将以陈郡袁氏为代表的清流名士给拉拽到前台。

而倘若以十年树人为期,她那乐平书院之中也不当只有那些天资禀赋最为优越的站到台前,到明年当有更多人投身到这场考核中去,进一步替她维护这出“规则”。

在此之前,先行任职于她麾下的那几位,也当已然凭借着攻破冀州青州而领受功勋升迁了。

不过说到青冀二州的战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