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是携大胜之势而来的大雍兵马,后方是脱逃不易的茫茫山岭,这简直是个前狼后虎的抉择!
他更是眼睁睁地看着吕布在这出已突破城关的交锋之中,一戟将意图找回场子的高览给拍在了马下,令这位河北庭柱之将身殒此地。
他倒是和审配一般落了个被“请”跟随行动的待遇,但到了这等城破被俘的局面下,他好像并没有必要因为保住了性命而觉庆幸。
眼见这支战意高昂的军队意图稍事休整后便即刻南下,穿过冀州赵国境内兵进邺城,袁熙更觉得自己的口中一阵发苦。
父亲此时的局势简直已经坏到家了。
常山易主,中山易主,河间郡与渤海郡都未能凭借着沮授的智谋守住,意味着冀州到此时是真正的只剩下了一半。
偏偏他们这些做儿子的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这等权柄的交接。
袁尚先因贸然发兵而被曹操等人擒获,他袁熙又因未能发现赵云等人的进军而惨遭围攻,同样落入敌手。
这么一看,现在父亲的子嗣里,还能对他发起支援的,也只有大哥袁谭了!
但袁谭的处境,真有袁熙所以为的那么好吗?
东莱、北海的兵变令袁谭和辛评直接处在了异常被动的局面之中。
紧随其后的贾诩北上更是让他们惊觉,这老狐狸可不只是在当年为董卓出谋划策,在徐州周转战事之中甚有本事,在这对峙潍水的战事中,更是一面稳定住了东莱方向反扑的势力,一面将张任严颜马超这些将领用在了小范围的突击渡河之战中。
袁谭手中但凡能有几个能打的将领,或许还能对贾诩的这出干扰袭击做出应对,奈何他的手中只有一个蒋奇而已。
甚至就连这唯一的一个也在马超夜渡潍水的放火袭营之中被斩杀在了当场。
徐州北上填入青州的将领,就差没将“协助青州刺史建功立业”这几个大字写在脸上。
在这般威慑之下,袁谭和辛评只能弃卒保车做出一个决定——
放弃自那个位处于黄河以南的部分,保有天险之阻,再图谋反击。
也凭借着将士卒撤离渡河,给袁绍保全更多的有生力量。
但让袁谭未曾料到的是,他渡河之前,身在兖州的郭嘉已令徐晃、乐进等人北上清河郡,转道青州,正当袁谭渡河未半,便对其发起了强势的进攻。
清河郡的兵力不足还是因为袁谭以袁绍之剑为信物调拨入青州支援的,可青州地界上的战况没能因为这部分增补的兵力而有所改善,反倒是袁谭他自己被这调兵之后的清河空虚而狠狠地坑了一把。
他们怎么能忽略掉,身在兖州的郭嘉曾经是乔琰的大司马府长史,若要论起对战局的洞彻,他可一点都不在旁人之下。
他也根本没有必要在河内郡兵马盛极的情况下还朝着那地方会合,倒不如在此时成为切断冀州和青州联系的一把利刃!
半渡而击向来是对一支军队最为有效的打击。
在这样的一出袭击面前,便是换成袁绍在这里,也未必能做出什么有效的应对,更何况身在此地的只是袁谭!
他甚至顾不上后方压阵的辛评,便已仓皇在下属的援助之下北上逃遁而走。
这支本来应当回返冀州的士卒,或是死在了徐晃乐进等人的强势进攻之下,或是随同彼时还在河中渡船之上的辛评选择了投降。
“真是可惜,没能将那位袁大公子给擒获。”徐晃遗憾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