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方剂杂论 > 第121章 杏苏散(第5页)

第121章 杏苏散(第5页)

陈皮雕紫砂药罐:"此罐形如肺络,武火煎煮时。。。"他将沸水注入,罐壁现出"宣肃相因"篆文,"气随纹行,可助药力布散三焦。"

五味子布五行药阵:

春:苏叶减至二钱,加防风三钱

夏:生姜易为鲜佩兰,添滑石四钱

秋:杏仁增量至五钱,配梨膏一盏

冬:桂枝尖一钱,合熟地三钱

"此乃《景岳全书》因时制宜精要。"他转动阵盘,药香随节气流转而变。

赵童捧出习作医案:

壬寅小雪案:老妪咳喘挟痰,原方加三子养亲

乙巳芒种案:幼童食滞化燥,合保和丸化裁

苏叶朱笔批注:"三子过降,当留苏叶宣发;保和丸中连翘苦寒,需减半防遏燥。"批红在雪光中如梅绽新蕊。

众药聚于千年银杏下,树身突现天然药纹:

左枝如苏叶舒展——辛温宣散

右干似杏仁沉坠——苦润肃降

根脉若茯苓纵横——健脾渗湿

桔梗剑指树纹:"此树五百年前由吴瑭手植,今纹显方理,乃天道人术相合之征。"雪落纹间,竟现"升降相因"冰晶图形。

祭灶日,赵童启封陈年药瓮,忽见杏苏散方笺化作琥珀,内凝霜苏叶脉络分明。苏叶对日观之:"此叶脉二十一条,正合手太阴肺经之数。"琥珀中忽现吴瑭虚影,提笔书"燥淫所胜,平以苦温"八字,墨迹透瓮而出,印于新徒衣襟。

除夕钟鸣时,赵童独立杏林,见枯枝萌发新绿。他按《内经》"春夏养阳"之训,将苏叶籽埋入向阳坡地。转身时忽闻童谣:

紫苏青,杏仁黄

前胡降,桔梗扬

凉燥束表不用慌

三片姜,两枚枣

九味成方美名彰

歌声中,三百株苏苗破雪而出,叶脉间金丝流转,暗合人体十二经络。

十年后,赵童已成赵大夫。立春那日,他于银杏树下讲授杏苏散,忽见当年琥珀中的苏叶飘落教案。日光穿透叶脉,在《方剂学》上投出吴瑭批注:"凡燥证有形似寒者,当细察舌脉。能识此变,则活法在人矣。"此时,庭中三百株苏草无风自动,辛香永续。

————————

杏苏散《温病条辨》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甘草前胡苦桔梗枳壳生姜橘皮大枣去核杏仁(原着本方无用量)

【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证治机理】证因外感凉燥之邪,肺失宣肃,痰湿内阻所致。凉燥伤表,则恶寒无汗、头微痛;凉燥伤肺,宣肃失常,津液内结,则咳嗽痰稀;鼻为肺之门户,肺气为燥邪郁遏,燥伤肺津,则鼻塞咽干;苍白、脉弦,为外感病邪属寒凉之象。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的治疗原则,法当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解】苏叶辛温不燥,发汗解表,宜畅肺气,使凉燥之邪从表而解;杏仁苦温而润,肃降肺气,润燥止咳。二药配伍,苦辛温润,合用为君。前胡疏风解表以助苏叶,降气化痰以助杏仁;桔梗、枳壳宣降肺气,既疏理胸膈气机,又化痰止咳祛邪。三药合用,有宣有肃有祛邪,使气顺津布,达理肺化痰之效,共用为臣。橘皮、半夏行气燥湿化痰,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滋脾行津以助润燥,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且合桔梗宣肺利咽,为佐使之用。本方是治疗外感凉燥证之代表方。

【配伍特点】苦辛微温,肺脾同治,重在治肺轻宣。

【方歌】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添,轻宣温润治凉燥,嗽止痰化病自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