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方剂杂论 > 第133章 猪苓散(第4页)

第133章 猪苓散(第4页)

黄芪(臣):"《本草求真》谓黄芪补气行水,崇土以制水泛。"

桂枝(佐):"少火生气,通阳化气如日照当空。"茯苓以米浆调和桂枝末,"《伤寒论》桂枝汤法,借谷气助药力。"

防己(佐):"《本草备要》称其利九窍,通二便,合牛膝引药下行。"

茯苓取三年陈米:"《本草述》云陈仓米健脾不壅,武火炒香后煎汤。"阿胶将桂枝与黄芪同裹纱布:"仿《雷公炮炙论》相须者同包,保其温通之力。"

泽泻劈开新鲜牛膝根:"《药物出产辨》载怀牛膝多筋纹者效佳,需留须根以增下行之性。"滑石取晨露研磨:"《本草再新》谓露水轻清,载药不滞。"

猪苓观日晷:"辰时脾经旺,巳时胃经盛,此刻服药犹春霖润土。"忽见患者额角微汗,"且慢!《临证指南》载头汗如油者阳越,当添龙骨三钱固摄。"

滑石折扇绘河图洛书:"中央黄土虚(脾),北方黑水泛(肾)。黄芪补土(脾),牛膝引水(肾),暗合土克水、水润土之机。"

阿胶轻点患者掌心:"离位晦暗,坎位凹陷,需水火既济。桂枝少许,如灯芯引火归元。"

坊外忽闻哭嚎,原是药童误将防己作木通。泽泻验看药渣:"木通苦寒败胃,孙氏本已便溏——"茯苓急配干姜一钱:"《伤寒论》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法,辛开苦降救误。"

旬日转归,孙氏晨起足肿减半,掌纹渐显红润。猪苓观其舌:"黄腻退为薄白,然齿痕犹存。"

方剂调整

原方去防己滑石

加:党参三钱大枣五枚

以茯苓皮代水煎药:"《医宗金鉴》以皮行皮,尤宜皮水未尽者。"

《景岳全书》在案头展开,张介宾朱批:"虚损挟实,当分标本缓急。此证补脾为主,利水次之,清热又次之。"

滑石展开《医贯》:"赵献可云命门火衰者,须水中补火,故用微量桂枝,取少火生气之意。"

阿胶捧出《理虚元鉴》:"汪绮石治虚损三本,今取其中培土生金,金水相生连环治法。"

暮色中,孙氏赠药坊粗麻布一方,纹路细密如黄芪断面。泽泻将误用木通埋入药圃:"来年此地当生解毒藤蔓。"滑石折扇轻摇,牛膝根须在夕照下如经络舒展。檐角铁马叮咚,与《金匮》水气病篇竹简的墨香遥相呼应。

晨霜覆满药畦,猪苓青衫沾露,手执《景岳全书》立于苍术丛前:"张介宾云春宜升,夏宜清,秋宜润,冬宜温。今值霜降,水冰地坼,当变通利为温化。"茯苓捧出陈年附子,断面菊花纹在晨光中隐现:"《修事指南》载附子需久煎去毒,周氏寒湿水肿,非此不能破阴回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病案一·霜降水肿案】

《临江镇诊籍·庚子年十月初九》

周某,男,52岁,绸商。主诉:下肢浮肿遇寒加重三年,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查: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尺部尤甚。曾服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等,入冬即发。

方剂化裁

原方减:滑石泽泻

加:附子八分(先煎)肉桂五分

干姜一钱怀牛膝三钱

附子久煎:"《雷公炮炙论》附子以米泔水浸透,武火煎三刻去麻。"

肉桂后下:"《本草述》肉桂气厚,久煎失性,临起锅前投之。"

药引妙用:"霜降晨露煎药,取同气相求之意。"

【病案二·岭南湿热案】

《广南诊籍·庚子年八月》

黄氏,女,40岁,渔妇。主诉:全身浮肿随雨季加重,头重如裹,溲赤如酱。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前医误投真武汤,反增口舌生疮。

原方加:冬瓜仁六钱赤小豆一两

减:阿胶桂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