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北美留学,我在末世猎杀伪人 > 第534章 长空之舞(第1页)

第534章 长空之舞(第1页)

战机的飞行度很快,飞行员在空中一不留神就会飞出很远的距离,再加上夜间航行几乎没有什么视觉参考,往往只飞了几分钟就像飞过了几个小时。

双方都用相同的通讯频道,就算设置新的频道也必然会被对方监听,于是卢茨和麦尔肯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即将到来的空战上。

麦尔肯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夜间静默状态下的近距离空战,不停地观察雷达。

敌机距离14英里,方位330,高度英尺。

他根据敌机的方位轻轻扳动驾驶杆调整方向,随后拉杆进入爬升状态。

一般情况下,近距离狗斗的致胜关键有两点,一是做好能量管理,二是咬尾与角度控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少校约翰·伯伊德提出了着名的“能量机动理论”,认为主导战机近距离格斗的关键是“能量”。

所谓“能量”,指的是战机在空中可支配的机动能力,核心是“动能”和“势能”,动能与飞机的度成正比,而势能则与飞机的高度成正比。

度越快、高度越高的战机,在近距离接敌的时候就能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能量,也就拥有更多所谓的“单位剩余功率”(sep),支持战机做出各种机动占据有利位置起攻击,或者规避敌方的攻击。

在现代化视距、体系化对抗的空战中,战斗机飞行员很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狗斗,“能量机动理论”更多被运用于规避敌方的中远程导弹,但在当前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卢茨和麦尔肯必须注意保持高度和度,以保证接敌的时候能量充足。

如果用游戏做比喻的话,战机的能量就是游戏角色的“魔法值”,而要打败对手光有“魔法值”还不够,还要将魔法值转化成技能,而释放技能的准度和时机也同样关键。

放到战机上,考验的就是飞行员如何将能量转化为有利的进攻位置。

战机的机炮射击方向和机头指向相同,所以如果想要攻击敌人,就必须通过机动将自己的机头对准敌方,抓住射击的最佳窗口期开火。

机炮射击的最佳窗口期往往转瞬即逝,为了尽量扩大窗口期,飞行员需要将战机死死咬住敌机的尾部±30°的锥角区域,也就是所谓的“咬尾”。

所以,近距离机炮格斗的关键就是将“能量”转化成“咬尾”的胜势。

麦尔肯的脑海里像幻灯片似的回想着过去学习过的这些知识,历次演练的空战画面浮现在眼前,不知不觉手心出了不少冷汗,转眼被手套的内衬吸收。

服役至今,他还没有在这种限制重重的情况下和敌人用机炮一决生死,压力可想而知。

但自己如此,卢茨也是如此,对方的飞行员更是如此,所有人都退到了同一水平,有着同样的压力。

随着战机不断爬升,两人冲破云层,在明亮澄澈的月光下飞行。

敌方飞行员同样非常清楚度和高度是致胜的关键,也在不断爬升,双方几乎都来到了实用升限所允许的最高高度,如果再往上飞,空气稀薄、动机性能衰减,爬升率和机动性都会显着下降。

借助明亮的月光,麦尔肯的视线里终于出现了敌方的两架f-15战机。

如果这是晴朗的白天,那么他能通过眼睛观察到十几公里处的客机,对拥有灰蓝色低可视度涂装的战机,目视距离就会急剧缩短到五到八公里。

而在夜晚,这个距离则缩短到了五公里以内,如果不是靠着对方机身蒙皮反射的月光,恐怕这个距离还要再缩短一半。

尽管雷达和irst吊舱等探测设备早就已经现了敌方战机,但当两架f-15进入目视距离的时候,麦尔肯还是心底一沉。

因为这意味着,一场你死我活的空中格斗已经正式开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