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德将军已率五千步卒,进驻桂阳城南三十里处,军容整肃,旗帜鲜明,每日操练之声可闻于城内。”
“简雍先生已抵达桂阳城下,请求入城面见赵太守。”
“赵范犹豫再三,最终同意简雍入城,但布防严密,气氛紧张。”
好戏,即将开场。
我仿佛能看到桂阳太守府内的场景:
赵范端坐堂上,强作镇定,但眼神中难掩焦虑。
堂下,简雍不卑不亢,从容不迫。
简雍的开场白,定然是先声夺人。
他会先宣读刘备的檄文,强调刘备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四海,
今奉天子衣带诏(虽然可能是个幌子,但名分很重要),讨伐国贼曹操,赤壁大胜便是明证。
零陵刘度父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已然归顺,百姓安堵,秋毫无犯。
如今王师兵临城下,张飞将军威名素着,城破只在旦夕。
是顺天应人,共襄义举,保全富贵,名载史册?
还是负隅顽抗,身死族灭,为天下笑?
这一番话,大义凛然,软硬兼施,足以动摇赵范本就不坚定的心志。
但赵范毕竟“心机颇深”,不会轻易就范。
他可能会虚与委蛇,提出种种条件,或试图拖延时间。
这时,简雍便会祭出真正的杀手锏——情报。
他或许会看似不经意地提起:
“闻赵太守与麾下陈将军、鲍将军素来亲厚,同心同德,实乃桂阳之福。
不像零陵刘贤,众叛亲离,方有此败。”
这话看似恭维,实则是在暗示:
我知道你和你手下的关系并非表面那般和睦。
陈应、鲍隆,这两个名字被点出,足以让赵范心头一凛。
玄镜台的情报显示,此二人勇则勇矣,却对赵范平日的作威作福多有不满,只是慑于太守之位,隐忍未发。
简雍甚至可能更进一步,根据我提供的情报细节,
若无其事地提及某次赵范因小事苛责陈应,或是某次许诺鲍隆的好处并未兑现等等具体事例。
这些看似闲谈的细节,听在赵范耳中,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会惊疑不定:刘备的使者如何对我内部之事了如指掌?
难道陈、鲍二人早已暗通款曲?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生。
赵范本就根基不稳,此刻内外交困,大军压境在外,内部疑虑丛生在内,他的心理防线必然开始崩溃。
“城外张将军的先锋营,昨日操练的正是破城之法,声势骇人啊。”
简雍或许会轻叹一声,目光扫过赵范愈发苍白的脸。
“太守若降,玄德公必不吝封赏,共享富贵。
若顽抗到底……城破之日,玉石俱焚,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