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609章 望风而降武陵归心(第2页)

第609章 望风而降武陵归心(第2页)

做出准备攻打长沙的姿态,吸引长沙太守韩玄和老将黄忠的注意力。

这无疑是“实”的一步,也是为最后的决战争取准备时间。

而对于武陵方向,则是“虚”的一招。

孔明并未派遣大将,甚至没有动用太多兵力,

仅仅是委派了刘备的义子刘封,率领一支不足两千人的队伍,携带檄文,浩浩荡荡地开向武陵。

刘封虽然年轻,也颇有勇力,但在刘备军中的资历和威望,显然无法与关、张、赵等核心将领相比。

派他前往,本身就传递出一种信号:

武陵,并不值得我们投入主力。

这既是藐视,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压迫

——连一个年轻小将率领的偏师,我们都懒得认真抵抗了。

与此同时,孔明必然早已安排了玄镜台的人手

(或者说是依附于刘备集团的情报人员,毕竟玄镜台的主体需要隐藏),

将零陵、桂阳陷落的详细情况,以及刘备军优待降将、安抚百姓的种种“仁政”事例,

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到武陵郡内。

商旅的口耳相传、溃散士卒的描述、甚至是一些心向刘备的地方人士的刻意宣传……

这些信息汇聚起来,将进一步瓦解武陵军民本就不存在的抵抗意志。

接下来几天,玄镜台关于武陵的报告,简直可以用“波澜不惊”来形容。

“刘封部已抵达武陵郡界,沿途秋毫无犯,百姓夹道观望。”

“零陵、桂阳太守归降的消息已传遍武陵,城内人心惶惶,士卒多有议论。”

“刘封遣使递交檄文至武陵城内,要求金旋即刻出降。”

我几乎能想象金旋接到檄文时的表情——面如土色,手足无措,冷汗直流。

他或许会召集他那些同样无能的下属商议,但得到的,恐怕也只是一片沉默,或者干脆是劝降之声。

毕竟,谁愿意为一个昏聩无能、又明显大势已去的主官陪葬呢?

郡中的豪族,恐怕早已在暗中盘算着如何在新主面前博取好感了。

果然,仅仅一天之后,最终的报告传来:

“武陵太守金旋,未做任何抵抗,已于今日上午,率领郡中官吏,出城向刘封将军献城投降。

武陵郡全境,望风而定。”

“望风而定”。

这四个字,完美地诠释了武陵归降的过程。

甚至连像样的挣扎都没有,就像熟透的果子,轻轻一碰就掉落下来。

这无疑再次验证了“势如破竹”的效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