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68章 雨巷诗笺与故人墨接续(第1页)

第268章 雨巷诗笺与故人墨接续(第1页)

云麓词心录:第二百六十八章。雨巷诗笺与故人墨

第一章梅雪意象里的初晴

云麓山的雨总带着七分诗意。当第一滴雨珠落在煜明窗前的《梅与雪之恋》诗稿上时,他正对着砚台研墨,墨色在宣纸上洇开,竟与晕染的水渍撞出几分朦胧意。

「煜明兄,这雨倒替你润了诗心。」

门帘一掀,阿云踏雨而入,斗笠边缘垂着水珠,像串了副水晶帘子。他手里捧着个竹编食盒,盒盖缝隙漏出桂花香糕的甜香,「后山下的绿梅开了,沾着雨珠的花瓣,倒像你诗里写的『梅在雪中绽露娇羞粉腮』。」

话音未落,一枝带雨的绿梅已横陈在案。花瓣是淡若青烟的绿白,萼片凝着墨色,雨珠滚落在蕊间,像撒了把碎玉。煜明搁下狼毫,指尖轻拂过花瓣上的雨:「今早正琢磨自由诗的意象,你瞧这『梅』与『雪』——」

阿云凑近诗稿,见上面墨迹未干:「《梅与雪之恋》?你看这『雪为梅披上圣洁的白霭』,倒让我想起上月初雪,你蹲在梅树下看雪花落进花蕊,睫毛上凝着冰晶也不觉。」他忽然指着诗句「梅在雪中绽露娇羞粉腮」,「这拟人化用得妙,莫不是见了镜湖边那对依偎的恋人?」

煜明笑着添了砚中墨:「前日过放生池,见两株老梅交枝而生,雪落在交叠处竟化得慢些。忽然觉得梅与雪原是天生知己——雪借梅色添艳,梅凭雪意增幽,就像你我在这云麓山,缺了谁都少了分滋味。」

窗外雨势渐密,雨丝如弦,将远山染成淡青色。阿云打开食盒,热气腾起处露出嵌着桂花的糕点:「你说这意象要灵动,可还记得去年在岳麓书院,你对着满池残荷说『枯萎也是一种意象』,结果当晚就写出《枯荷听雨》,把雨打残荷的声音都凝在字里。」

煜明取了块香糕,忽然起身从书架取下一卷诗稿:「昨日写这《梅与雪之恋》,总觉得意象融合还差些火候。你看这几句——」他展开诗稿,墨迹在雨光中泛着微光:「『梅在雪中绽露娇羞粉腮,雪为梅披上圣洁的白霭』,是不是太刻意了?」

阿云接过诗稿,指尖在「娇羞粉腮」处轻轻叩击:「意象贵在自然。前儿我见你园子里的红梅遭了霜,花瓣却更显透亮,像含着泪的笑。你何不用『梅噙霜泪笑雪来』?既保留了拟人,又多了份韧劲。」

煜明抚掌赞叹,抓起笔在诗稿上修改。雨珠打在窗棂上,与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应和。当阿云披着满身雨意离去时,煜明将那枝带雨的绿梅插入瓶中。烛火摇曳下,花瓣上的雨珠渐渐化为雾气,濡湿了案头新添的批注:「意象如梅雪相生,需得天地灵气与人心慧眼相照。煜明识于云麓雨窗。」

第二章语言韵律中的溪声

连雨初晴的云麓山裹着层薄纱。当阿云踩着湿润的青石板来到煜明书斋时,正见他对着壁上的《梅与雪之恋》低吟,铜炉里的檀香烧得正旺,烟气在晨光中蜿蜒成诗行。

「还在琢磨这自由诗的节奏?」阿云跺掉靴底的青苔,将一瓮新采的雨前茶放在炉边,「前山溪涧涨了水,那水流声倒像极了平仄错落的调子。」

煜明斟了杯热茶推过去,案上摊着的诗稿上,「寒风吹不散梅香的期待,雪花舞不尽对梅的倾慕依赖」几字被朱砂圈了又圈。「今早沿溪散步,听水流过石头的声音时急时缓,忽然想起你说的『自由诗虽无格律,却有内在韵律』。」

阿云呷了口茶,暖意从喉间散到指尖:「岂能忘?去年你写《山雨》,前半段用短句如雨点急落,后半段换长句似雨势渐歇,读来竟真能听见雨声变化。」他指节轻叩桌面,模仿水流节奏:「你看这『吹散』与『舞尽』,动词用得妙,像让梅香与雪花有了动作——若把『倾慕依赖』改成『顾盼徘徊』,是不是更见韵致?」

煜明取过诗稿,笔尖在纸上轻点:「『雪花舞不尽对梅的顾盼徘徊』……好!这『顾盼』二字,让雪有了眼神;『徘徊』二字,又添了缠绵意。」他忽然起身打开窗,远处溪涧的水声潺潺而来,「你听这水流,时而湍急如短句,时而和缓如长句,可不就是诗的节奏?」

两人并肩立在窗前,听着溪声与风声。阿云忽然从怀中取出个螺钿匣子,里面是半卷残破的诗稿:「你瞧这《秋夜》,当年你在驿站油灯下写的,『虫鸣碎了夜的寂静,月光拧成银色的绳』——这『碎』与『拧』,动词用得像刀刻斧凿,把秋夜的质感都写活了。」

煜明接过诗稿,指腹触到纸页上的油渍:「是啊,那时赶路遇雨,借住在破庙,听着虫鸣看月光漏进窗棂,忽然觉得语言得像工具,能凿开事物的表象。就像这《梅与雪之恋》里的『立在冷峭的地带』,若换成『站在』就软了,『立』字才有梅的风骨。」

阿云将新茶投入壶中,水沸声如琴音:「前几日去州府,见书肆里有人抄你的诗,说『云麓煜明的句子,读起来像含着块冰,凉沁沁的却有回甘』。我想这便是语言的韵味,看似直白,实则藏着千回百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围炉煮茶,对着诗稿推敲到日头偏西。当煜明准备为诗句「那一抹嫣红似火在燃烧不怠」调整节奏时,阿云忽然击节而歌:「『那抹嫣红似火燃烧不怠』——去掉『在』字,短句更利落,像火苗跳了一下。」

溪声不知何时变得舒缓,夕阳透过云层洒在窗台上,将两人的影子投在诗稿上。煜明望着修改后的诗句,忽然笑道:「你说这语言的韵律,是不是就像你我说话?有时沉默胜过千言,有时一句顶过万语。」

阿云望着渐染金红的远山,点点头:「就像这溪声,该急时急,该缓时缓,方得自然之趣。你这诗里的节奏,已然得了云麓山的灵气。」说罢,他从匣中取出一枚竹制书签,上面刻着「水流云在」四字,轻轻夹入诗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