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 第286章 雪梅词里见君心(第2页)

第286章 雪梅词里见君心(第2页)

煜明望着阳台上的梅桩,忽然想起去年在云麓山,他对着落雪的梅枝填《沁园春》,写到"凭栏处,对梅花弄影,心醉神驰"时,笔尖忽然颤抖——原来三十年前那个冬夜埋下的词心,早已在岁月里长成了彼此相连的梅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四章云麓诗会:雪梅词中的光阴

今年云麓山的雪来得格外早。

煜明在半山亭挂起若谷寄来的《沁园春·雪中梅韵》,旁边配了幅自己画的《雪梅长卷》:从山脚的新梅初绽,到山顶的老梅横枝,整个云麓山被白雪与红梅染成了词牌的模样。来参加诗会的老人陆续到了,张老爷子拄着拐杖,怀里抱着个油纸包:"煜明老师,我抄了您朋友的《沁园春》,想在会上念念。"

诗会开始时,雪又落了起来。煜明先讲了《沁园春》的词牌渊源,指着若谷词中"冰肌素裹,娇容半掩"说:"这八字写尽了梅的风骨与柔情。诸位可知,作者当年为了这素裹二字,曾在雪地里站了半个时辰,看雪花如何落在梅瓣上?"

轮到王阿姨时,她捧着打印的词稿,声音有些哽咽:"我丈夫生前最爱梅花,去年冬天他走的时候,窗外正好下着雪。我读这阕词,觉得冷艳凌霜,清芬破雾写的就是他。。。。。。"她没再说下去,只是对着词稿深深鞠躬。煜明看见,她袖口别着枚褪色的梅花徽章,正是三十年前汾州中学的校徽。

最后煜明朗诵了若谷的《沁园春》,念到"忆罗浮旧梦,佳人笑靥;孤山新韵,雅士情思"时,他仿佛看见若谷站在汾州的梅树下,朝他挥手。雪落无声,全场寂静,只有远处云麓寺的钟声传来,将词中的"梅雪相依"敲成了岁月的回响。

诗会结束后,有人问煜明:"这位若谷女士的词,为何总能写到人心里去?"煜明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轻声说:"因为她写的不是梅雪,是时光里走不散的知己。就像这梅与雪,看似偶然相逢,却是彼此生命里不可或缺的风景。"

第五章雪落梅心:未完成的长调

冬至前一日,煜明收到若谷的快递。

打开层层包裹,里面是个紫檀木匣,匣中放着一叠宣纸条页,正是《沁园春·雪中梅韵》的修改稿,从初稿到定稿共八份,每份上都有不同颜色的批注。最上面放着枝用红丝绳系着的干梅枝,枝头凝着几颗琥珀色的珠子,像永远不化的雪。

匣底有封信,若谷的字迹比往常潦草些:"煜明兄见字如面。去岁体检知余患疾,今冬恐难再赴云麓之约。整理旧稿时见此《沁园春》,想起当年汾州雪夜,恍如昨日。今将修改过程呈兄,盼补全梅雪相依之后韵,为吾辈词心作结。"

煜明握着信纸,忽然想起上个月通电话时,若谷说自己在学画工笔梅,"要把每片花瓣的脉络都画清楚,就像把这辈子的心事都写进词里"。他走到窗前,望着若谷送的那株朱砂梅,此刻正开得浓烈,雪花落在花瓣上,瞬间融化成水珠,沿着脉络渗入花心。

他提起笔,在最后一稿《沁园春》的空白处写下:

"今夕见,愿此身长守,梅雪相依。更待春风起,消融处,滋养山河万缕丝。"

写完放下笔,铜炉里的香灰忽然簌簌落下,在案上堆成小小的雪丘。窗外的云麓山已被大雪覆盖,唯有那株朱砂梅,在一片素白中燃成一点绛红,像谁用毕生的情谊,在天地间填了阕永不凋零的《沁园春》。

手机忽然震动,是若谷的女儿发来的消息,附了张照片:病床上的若谷握着打印的《沁园春》修改稿,脸上带着微笑。消息说:"妈妈让我告诉您,滋养山河万缕丝这句极好,比梅雪相依更见胸怀。她还说,云麓山的梅,明年会开得更盛。"

煜明望着照片,忽然明白,所谓知己,就是隔着万水千山,也能在同一阕词里看见彼此的灵魂。就像这梅与雪,无论聚散,都在为人间书写着关于坚韧与温情的永恒词章。他轻轻合上紫檀木匣,将那枝凝着雪珠的梅枝插在青瓷瓶里,与云麓山的雪梅相映成趣。

案头的《云麓词心录》又厚了几分,新添的页上写着:"雪落梅心处,词成肺腑间。知己如梅雪,岁寒情更坚。"窗外的雪还在下,却不再寒冷,因为每一片雪花里,都藏着故人穿越岁月的词心。

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云麓词心录:白云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