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甚者,他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的藩王成功背后的反衬!
一般而言,开国后的第二任皇帝,应是最为顺遂的。
继承了开国君主的政治与经济基础,开创一番事业本非难事。
若性格稳健,则可为治世明君,使民得以休养生息,国家日渐强盛;
若性格激进,则可成一代霸主,汇聚国力,开疆拓土。
作为王朝的第二任皇帝,既有基础又得民心,无疑是得天独厚的。
尤其是如朱允炆这般,被朱元璋精心扶持上位者,更是拥有绝佳的开端。
然而,朱允炆的不成熟政策与政治手段,加之身边那些不切实际的幕僚,硬是将这天赐良机推向了深渊。
他们毫不犹豫地朝着毁灭冲刺,最终不仅葬送了自己,也耗尽了大明初建的家底。
朱允炆所犯之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以至于尽管历史上不乏为其翻案的声音,
但对其能力的质疑,却始终未能被推翻。
怎料,最终自家的外孙竟也步入了朱允炆的后尘,这其中的荒谬,又能向谁诉说?
所幸仅是名字寓意不佳,倒不忧虑外孙会被教导成历史中的旧模样。
以胡大老爷今朝的地位,黄子澄若想成为朱允炆之师,未经他首肯,断无可能。
胡大老爷稍加思索,便觉朱元璋方才言辞亦含混。
不过是取个名,还刻意提醒众人,朱允炆将来要做“大哥的好助手”。
这不就是在暗示皇位终将属于朱雄英吗?
哼,这老家伙心思真不少。
胡大老爷对此并未在意。
他本就无意推举外孙继位。
为了什么?
难道是为了被困宫中,日日劳碌,连顿热饭都吃不上吗?
罢了,随便吧!
他本就无此意,任由朱元璋安排便是。
见过胡馨月后,朱元璋、朱标父子开始设宴款待众人。
在场的皆是朱家至亲,无需客气,众人围坐一桌,开怀畅饮。
老朱待人真诚时,确实无可挑剔。
他亲自倒酒、夹菜,极为热情。
胡大老爷起初还挺享受,但听着听着便觉不对劲。
怎么又开始拐弯抹角地说朱允炆得帮衬大哥?
这不就是让他别插手,别去支持朱允炆吗?
但这种事,他本就不会做。
恰在此时,胡大老爷环顾四周宾客。
朱元璋、马皇后、朱标、我、逆子及安庆儿媳,皆为至亲,无需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