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蓝玉乃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精心挑选的人才。
朱标按辈分需称蓝玉为舅,因蓝玉之外甥女常氏曾为朱标之妻。
有此渊源,加之朱元璋的栽培,蓝玉自然成为朱标阵营的中坚力量。
尽管蓝玉性格桀骜,易于冲动,但朱元璋并不介意。
武将若过于规矩,反倒令人生疑。
蓝玉当前的模样,正合皇帝心意,各种把柄尽在掌握之中。
一旦不顺从,可随时找借口压制,待时机成熟又可重新启用。
故而,此次论功行赏,朱元璋对蓝玉格外用心。
至少,朱元璋对蓝玉的器重显而易见。
此事终究由皇帝一人定夺,旁人无权多言。
经朱元璋如此提拔,蓝玉多少有些迷失方向。
他本就性情高傲,目中无人。
此番再受抬举,更是得意忘形。
大军得胜归来,不仅意味着队伍返回,更意味着收获颇丰。
战时,尤其是胜利之时,总能名正言顺地获取诸多利益。
将士们自不用说,连朝廷与皇家亦参与其中。
这些所得,非但不是问题,反而是赫赫战功。
所带回之物品种繁多,金银珠宝最为基础,也是分配最多的。
或许有过于庞大或贵重之物需留给皇帝彰显威仪,但寻常散碎银两,自是落入个人腰包。
其次是珍禽异兽与当地特产,用以回朝时彰显荣耀。
最后便是战俘。
战俘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敌方首领,用以展示国威,献俘太庙以彰功勋。
另一类则是普通战俘,男女皆有。
女子或被送入教坊司等地,男子则成为苦力。
除战俘外,还有一种特殊人群随大军归来,他们或是中原血脉、落魄官员之后,或是在当地无法生计之人。
决定跟随大军,重返中原寻找生机。
冯胜蓝玉大军归来时,一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随之归来,他名叫郑和。
郑和虽随军返回,却孤身一人,且无一技之长。他的去留与行止皆不由自主,最终因识文断字,莫名被送入宫中,成了一名太监。
对郑和而言,年岁尚轻,成为太监虽令人难过,但也并非无法接受。毕竟,当时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能入宫至少意味着衣食无忧。
至于子嗣问题,他认为,有权有势之人总能找到“干儿子”或“义子”延续香火;无权无势者,即便子孙根俱全,香火也未必能传。因此,郑和并未对此过于介怀。
郑和确有几分能耐。刚入宫,便凭其机智,不同于那些文盲小太监,赢得了诸多老太监的青睐。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思灵活。
在此过程中,郑和大开眼界。
常言太监无欲无求,只剩钱财与权势。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太监又能触及多少权力,享受多少利益呢?太监们最普遍的爱好,其实是八卦。
皇宫,这个世界上最神秘、最威严之地,隐藏着无数外人不为人知的故事与八卦。平日里,这些太监既无法接触外界,也不敢在外多言。
心中那股八卦之火,压抑得实在辛苦。
此刻,几位稳重又机灵的小太监的到来,让人忍不住猜测他们能否抵挡住这份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