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红墙下的棋局
大雪封城那天,赵匡胤在太清楼宴请群臣。石守信穿着紫袍玉带,站在文官队列里,看着新科进士们鱼贯而入,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守信啊,"赵匡胤在席间叫他,"听说你在洛阳的宅子盖好了?开春我去看看。"
"臣谢陛下恩典。"石守信躬身行礼,腰带上的金鱼袋撞在袍角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那宅子占了半条街,比亲王的府邸还大,是陛下亲自让人设计的,却总让他想起当年在军营住的帐篷,十个人挤在一起,倒比现在暖和。
散席时,赵普特意等在廊下。这位宰相的胡子都白了,握着石守信的手说:"将军可知,昨天山南东道节度使派人送来的密信,说想效仿陈桥故事。"
石守信的心猛地一跳:"陛下怎么处置的?"
"陛下把他调去了静难军,"赵普望着飘落的雪花,"还赏了他三个美人。"他忽然笑了,"将军你看,这天下就像盘棋,陛下把棋子摆好了,谁也动不了。"
石守信抬头看向太清楼的飞檐,雪落在琉璃瓦上,反射出冷光。他想起自己交出的虎符,现在正锁在枢密院的铁柜里,钥匙由陛下亲自掌管。那些曾经能调动十万大军的手指,现在只能在棋盘上移动木棋子。
开春后,石守信请了病假,在家中养着。高怀德和王审琦常来探望,三人就在花园里下棋,从不谈国事。这天正下到中盘,王审琦忽然指着棋盘说:"你看这老将,身边都是自己人,反倒动弹不得。"
石守信落下一子,将了对方的军:"动弹不得,才不会被吃掉。"
话音刚落,王继恩就来了,捧着个锦盒:"陛下听说石将军病了,特意让老奴送来这个。"打开一看,是副玉棋子,棋盘上刻着"君臣相得"四个字。
三人对着锦盒沉默了半晌,高怀德忽然笑道:"陛下还记着咱们当年在军中学下棋的事呢。"
那天晚上,石守信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陈桥驿。赵匡胤还是个校尉,正和他在帐外掰手腕,月光落在两人的胳膊上,都是结实的肌肉和伤疤。"等我当了皇帝,"赵匡胤喘着气说,"就让你做兵马大元帅。"
醒来时,窗纸已经发白。石守信摸了摸自己的胳膊,赘肉已经松垮,当年能拉开三石弓的手,现在连玉棋子都快捏不住了。他起身走到书房,看着墙上挂着的《平南唐图》,那上面有他攻破金陵城的标记,旁边题着赵匡胤的字:"功高盖世"。
五、杯酒之后
乾德元年的上元节,汴梁城放起了烟花。石守信站在自家的阁楼上,看着烟火在夜空中炸开,照亮了远处的宫墙。他的儿子刚娶了昭庆公主,女儿嫁给了赵光义的长子,府里的下人都说,石家比亲王还风光。
"老爷,高将军派人送来请柬,说明天去他家打马球。"管家捧着帖子进来,脸上堆着笑,"听说陛下也要去呢。"
石守信点点头,目光却落在街角的一队禁军身上。那些士兵正在巡逻,甲胄鲜亮,步伐整齐,他认出领头的是当年自己的亲兵,现在已是禁军都虞候了。那亲兵似乎也看见了他,抬头望了望阁楼,却没打招呼,转身继续往前走。
马球场上,赵匡胤的骑术还是那么好,一杆将球打进了球门。石守信和高怀德等人齐声喝彩,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休息时,赵匡胤递给石守信一瓶酒:"尝尝这个,和当年在邺城偷的那个一个味。"
酒液入喉,辛辣的滋味让石守信想起了很多年前的夜晚。那时他们蹲在护城河的草堆里,就着月光喝酒,赵匡胤说:"等天下太平了,我要让老百姓都能吃饱饭,再也不用打仗。"
"陛下,"石守信放下酒瓶,"江南已经平定,蜀地也归顺了,天下真的太平了。"
赵匡胤望着远处训练的禁军,忽然道:"昨天我去看了新兵,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连弓都拉不开。"他叹了口气,"可我宁愿他们拉不开弓,也不想再看见血流成河。"
石守信的心猛地一颤。他想起后唐的李从珂,被石敬瑭围困时,带着传国玉玺自焚而死;想起后汉的隐帝,杀了郭威的全家,最后被乱兵砍死在大街上。那些血淋淋的故事,都藏在"五代"这两个字里,像没愈合的伤口。
"陛下做得对。"石守信低声说。
打马球回来的路上,高怀德在马车上睡着了,呼噜声震得车板发响。石守信掀开帘子,看着街上的行人,有卖糖葫芦的小贩,有读书的秀才,还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安稳的笑意。他忽然明白,那些被卸下的兵权,那些不能说的委屈,终究换来了这些笑容。
到家时,管家正等着禀报:"老爷,朝廷又赏赐了两千亩良田,在陈州。"
石守信"嗯"了一声,走进书房。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那副玉棋子上,"君臣相得"四个字在夜里发亮。他拿起一枚棋子,放在棋盘的"帅"位旁,忽然笑了——这盘棋,陛下终究是赢了,而他们这些"棋子",也落得了最好的结局。
尾声
开宝六年的秋天,石守信在洛阳的宅子里病逝。赵匡胤亲自去吊唁,看着灵堂里挂着的画像,那上面的石守信还是年轻时的模样,穿着甲胄,眼神锐利。
"守信啊,"赵匡胤对着画像说,"你看这天下,已经五年没打仗了。"他从袖中取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当年在滁州城下,石守信给他包扎伤口用的布条,上面还沾着褐色的血渍。
回去的路上,赵光义说:"陛下,石将军的几个儿子都想入仕,要不要安排一下?"
赵匡胤摇摇头,望着车窗外的田野:"让他们去种地吧。做个富家翁,比做将军安稳。"
车驾走过朱雀大街,百姓们正在庆祝丰收,孩子们追着车跑,手里举着用稻草扎的龙。赵匡胤掀起车帘,看着那些笑脸,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个雪夜,石守信举着黄绸跪在他面前,眼里的光和今天的阳光一样亮。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后来被写进了史书。有人说宋太祖猜忌功臣,有人说他仁德宽厚。只有在某个落雪的夜晚,当赵光义翻看兄长留下的手札时,方才看到这样一句话:"朕宁愿负虚名,也不愿见弟兄们血溅朝堂。"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像极了陈桥驿那个清晨,只是这一次,没有甲胄碰撞的脆响,只有百姓熟睡的呼吸声,在汴梁城的月光里,轻轻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