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索良久,提笔写道:
&0t;尽瘁鞠躬,武侯之志;&0t;
&0t;安边定远,汾阳之功。&0t;
张之洞对幕僚解释道:&0t;左公一生,内学诸葛亮鞠躬尽瘁,外比郭子仪安邦定国。此联虽简,却道尽其一生功业。&0t;
长沙城内,左宗棠去世的消息如一阵秋风,迅传遍大街小巷。
湘军旧部纷纷赶往左府吊唁,曾任江西巡抚的湘军将领刘坤一虽因公务不能亲至,却派人送来了挽联:
&0t;将相俱全才,恰同潞国勋名,汾阳威望;&0t;
&0t;军民怀旧德,忍见武侯遗庙,丞相空祠。&0t;
左孝威含泪将这副挽联悬挂在灵堂显眼处。
他知道,父亲生前最看重的就是这些并肩作战过的老战友的评价。
湘军水师统帅彭玉麟此时正在衡阳养病,闻讯后不顾医生劝阻,执意要前往长沙。
临行前,他写下挽联:
&0t;是国家柱石,是边疆长城,当代失元勋,吾辈更何堪,又弱一个;&0t;
&0t;为天下悲哀,为师门痛哭,余生皆朽骨,九原如可作,微斯人谁与归。&0t;
彭玉麟的挽联送到长沙时,左府上下无不落泪。
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彭玉麟对左宗棠的敬仰,更道出了湘军老将们英雄迟暮的悲凉。
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此时已年过六旬,身体大不如前。他派人送来的挽联格外引人注目:
&0t;幕府封疆,书生侯伯,孝廉宰辅,疏逖枢机,系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魂魄常依帝左右;&0t;
&0t;湖湘巾扇,闽浙楼船,沙漠轮蹄,中原羽檄,壮圣主威灵于九万里,声光远烁海东西。&0t;
这副气势磅礴的挽联,几乎概括了左宗棠从一介书生到位极人臣的传奇一生。
左孝威读罢,跪在灵前痛哭失声:&0t;父亲大人,您在天之灵可曾看到,曾叔父对您评价如此之高!&0t;
十一月初一(1885年11月1日),左宗棠的灵柩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准备后,终于从福州启程,踏上了归葬长沙的路途。
朝廷特谕沿途各省官员迎送致祭,灵柩所经之处,百姓自设香案跪拜。
灵船沿闽江北上,进入江西境内。
在南昌,江西巡抚率全省官员出城迎祭。
赣江两岸,站满了自前来送行的百姓。一位白苍苍的老者跪在江边,高声哭道:&0t;左公收复新疆,保我华夏国土,今日一去,再无此等忠臣矣!&0t;
灵柩经鄱阳湖入长江,又溯湘江而上。
进入湖南境内后,沿途祭奠的百姓更是络绎不绝。
长沙城外三十里,湖南巡抚卞宝第已率文武官员设祭棚等候。
左孝威身着孝服,走在灵柩前头。
他看到远处长沙城墙的轮廓时,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
五十年前,他的父亲就是从这里走出,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五十年后,他终于回来了,却是以这样的方式。
灵柩入城时,长沙万人空巷。
街道两旁跪满了百姓,哭声震天。左宗棠的灵柩被暂时安放在左氏宗祠内,等待择吉日下葬。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