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野史! > 第98章 追汉军王双血贯流星受诛 袭陈仓武侯玄机算死郝昭(第4页)

第98章 追汉军王双血贯流星受诛 袭陈仓武侯玄机算死郝昭(第4页)

魏延、姜维二人听完孔明一番解释,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连称丞相用兵如神。孔明念及郝昭虽然是敌将,但其忠勇可嘉,坚守陈仓二十余日,挫败蜀军多次进攻,亦算是一代良将,便下令厚礼安葬其尸首,并允许其妻儿老小,扶着他的灵柩,返回魏国,以表彰其忠义。

孔明攻占陈仓之后,对魏延、姜维二人道:“汝二人且莫急于卸去盔甲,可立刻再率领本部兵马,星夜兼程,火速前往偷袭散关。镇守散关之人,乃是无名小辈,若知我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必然会闻风而逃,不敢抵抗。倘若稍有迟缓,被其得到消息,调集援兵前来据守,则散关又将难以攻取矣!”

魏延、姜维二人领命,不敢怠慢,当即又率领本部兵马,马不停蹄,径直杀奔散关而去。果然不出孔明所料,镇守散关的魏军将领,听闻蜀军主力突然大举杀到,早已是吓得魂不附体,哪里还敢抵抗,立刻弃了关隘,望风而逃。魏延、姜维二人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松攻占了散关。二人刚刚登上关楼,正准备下令卸甲歇息,忽然遥遥望见关外尘土大起,一支魏军打着张合的旗号,正向散关方向急驰而来。

二人相视一眼,皆是惊叹不已,同声道:“丞相神机妙算,真乃不可测度也!”急忙登上关楼,仔细观瞧,来者果然是魏国名将张合!二人不敢怠慢,立刻分派兵马,占据险要,严密布防。

张合率领援兵赶到散关,却见关上早已插满了蜀军旗帜,蜀兵已然占据了各处要隘,防守严密。他自知已失了先机,难以攻取,只得下令退军。魏延趁势率军从关上杀出,随后追杀了一阵,魏兵死伤无数,张合抵挡不住,大败而去。魏延得胜回关,立刻派人将此捷报,报知孔明。

孔明早已亲率中军主力,从陈仓出斜谷,一路势如破竹,攻取了军事重镇建威。后续的蜀军兵马,亦是源源不断地从汉中开来,向前线集结。后主刘禅在成都听闻前线捷报频传,龙颜大悦,又特意派遣大将陈式,率领一支生力军,前来汉中听候孔明调用,以助丞相北伐。

孔明于是尽起大军,再次浩浩荡荡地杀出祁山,于祁山之前,安营扎寨。他聚集帐下文武众将,朗声道:“吾此次已是第三次出兵祁山(演义中将北伐次数合并),前两次皆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战果。如今,我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士气高昂,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手!吾料定那曹魏之人,必然会依旧依照前两次的部署,在雍城、郿城二处重兵设防,与我军主力相持。彼军必然以为,我军此次的目标,依旧是夺取雍、郿二处。然则,吾观那阴平、武都二郡,与我汉中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战略地位亦是十分重要。若能一举夺取此二郡,便可有效分割魏军在雍凉地区的兵力部署,动摇其防线,为我军下一步进军关中,打下坚实基础。不知何人敢领兵前往,为我取此二郡?”

话音刚落,姜维慨然出班道:“末将愿往!”王平亦是当仁不让,高声道:“末将亦愿往!”

孔明见二人主动请缨,心中大喜,当即下令,命姜维率领一万精兵,星夜兼程,前往攻取武都郡;命王平亦率领一万精兵,火速前往,攻取阴平郡。二人领了将令,各自点兵去了。

再说魏将张合,在散关受挫之后,狼狈不堪地逃回长安,拜见郭淮、孙礼二人,将陈仓失守,郝昭病亡,散关亦被蜀兵攻占的消息,一五一十地禀报了一遍。并告知二人,如今诸葛亮已尽起大军,再次攻出祁山,兵分两路,分别向武都、阴平二郡进发,其势汹汹,锐不可当。

郭淮闻言,大惊失色,失声道:“倘若真如儁乂将军所言,那阴平、武都二郡一旦失守,则我雍凉危矣!蜀军便可直接威胁到雍城、郿城的侧后,我军防线将被彻底洞穿!”他不敢怠慢,当即与张合、孙礼二人商议,留下张合率领主力兵马,镇守长安,以防不测;命令孙礼率领一部兵马,火速前往雍城,加强防守。郭淮则亲率一支精兵,星夜兼程,赶往郿城,亲自坐镇指挥,抵御蜀军。一面又修下紧急表章,派遣心腹之人,十万火急,送往洛阳告急。

却说魏主曹睿,在洛阳宫中,刚刚处理完一些日常政务,正准备歇息。忽然有近臣连滚带爬地入殿奏报:“启禀陛下!雍凉前线八百里加急军情!陈仓城池已然失守,守将郝昭不幸病亡!蜀军丞相诸葛亮,已尽起全国之兵,再次大举攻出祁山!散关亦被蜀兵攻占!如今蜀军兵分两路,正向武都、阴平二郡进发,雍凉危急!长安危急!”

曹睿闻报,如遭五雷轰顶,大惊失色,手中的茶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他还未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忽然又有大臣手持紧急奏折,慌慌张张地入殿启奏道:“陛下!扬州都督满宠等人有紧急表章奏上!言说东吴孙权,已于近日在武昌僭越称帝,改元黄龙!并已与西蜀诸葛亮暗中结成同盟,共同伐魏!如今,东吴上大将军陆逊,正在武昌一带积极操练水陆兵马,打造战船,积蓄粮草,听候孙权调用!看其阵势,只在旦夕之间,便会大举入寇我大魏边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睿听闻东西两线,同时告急,国家陷入两面作战的危急境地,只觉头晕目眩,手足无措,惊慌失措到了极点。此时,大都督曹真依旧卧病在床,未能痊愈,无法主持军务。曹睿六神无主之下,只得再次急召太傅司马懿入宫,商议对策。

司马懿入宫之后,见曹睿神色慌张,早已猜到几分,却依旧不动声色,躬身行礼。曹睿急忙将东西两线军情,向其述说一遍,然后焦急地问道:“太傅,如今我大魏东西两线,同时告急,蜀吴两国,同日寇边,朕心忧惧,不知爱卿可有何退敌良策,以解此燃眉之急?”

司马懿闻言,却是神色平静,胸有成竹地奏道:“陛下圣躬勿忧。以臣愚见所料,那东吴孙权,此番虽然僭越称帝,并与西蜀结盟,但其必然不会真正兴师动众,大举伐魏。”

曹睿闻言,大为不解,急忙问道:“哦?爱卿何以如此断定?”

司马懿微微一笑,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那诸葛孔明,无时无刻不在思虑着要为先主刘备报夷陵猇亭之仇,并非是不想一举吞并东吴,一统南方。只是因为唯恐他日一旦与东吴开战,我大魏会乘其两虎相争之机,从背后偷袭,渔翁得利,故而才暂时与东吴虚与委蛇,结为同盟,以共同对抗我大魏。而那江东陆逊,亦是深知孔明此意,故而此番虽然摆出一副即将大举兴兵北伐的姿态,以响应西蜀,实则不过是坐山观虎斗,虚张声势而已,绝不会真正与我军主力硬拼。因此,陛下完全不必过分担忧东吴方向的威胁,只需将全副精力,用于防备西蜀诸葛亮即可。”

曹睿听了司马懿一番精辟入里的分析,茅塞顿开,龙颜大悦,抚掌赞道:“爱卿真乃高见!朕得爱卿,如高祖得张良,光武得邓禹也!”当即下旨,加封司马懿为大都督,总摄雍凉、关中各路军马,并令近侍官员,即刻前往曹真府邸,取来大都督帅印,交与司马懿。

司马懿却躬身道:“陛下隆恩浩荡,臣感激涕零。然则,曹真都督乃是宗室重臣,为国操劳,以致身染重病。臣不才,岂敢直接夺其帅印?不如让臣亲自前往曹都督府上,探望其病情,并与其商议交接军务之事,方为妥当。”

曹睿准奏。司马懿辞别魏主,退出朝堂,径直来到大都督曹真府下。他先命人入府通报,自己稍候片刻,方才在曹府管家的引领下,进入内堂,拜见曹真。

探问完曹真的病情之后,司马懿方才开口道:“子丹都督,如今东吴孙权僭越称帝,已与西蜀诸葛亮会合一处,共同兴兵,入寇我大魏边境。那诸葛亮更是再次尽起大军,攻出祁山,连下数城,如今正在祁山之前下寨,兵锋甚锐。不知都督对此军情,可曾知晓?”

曹真在病榻之上,听闻此言,不由得大惊失色,挣扎着想要起身,口中喘息道:“哎呀!我家人因见我病情沉重,恐我忧心国事,不利于康复,故而一直将这些军情瞒着我,不让我知晓!不曾想,国家竟已危急到如此地步!似此等危局,何不立刻拜请仲达军师您为大都督,总领三军,前往退敌?非您不可挽此狂澜啊!”

司马懿故作谦逊地说道:“都督言重了。某才疏学浅,德薄能鲜,如何敢当此重任?”

曹真却急切地说道:“仲达军师休要再谦逊了!速速命人将大都督帅印取来,交与仲达军师!”

司马懿假意推辞道:“都督且安心养病,万勿为此等小事忧虑。某虽不才,亦愿在都督帐下,尽心竭力,辅佐一臂之力。只是这大都督帅印,某实不敢轻易接受啊。”

曹真见司马懿再三推辞,更是焦急万分,他猛地从病榻之上挣扎着坐起,大声道:“仲达军师!如今国难当头,非是谦辞推让之时!倘若您不肯担当此任,则我大魏江山社稷危矣!我纵然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抱病入宫,面见天子,力保您为帅!”

司马懿见火候已到,方才缓缓道:“唉,既然都督如此信任于我,天子亦早有恩命在此,只是懿才德浅薄,唯恐辜负圣恩与都督厚望,故而才迟迟不敢接受此印。既然都督执意如此,懿也只好勉为其难,暂领此任了。”

曹真闻言大喜,立刻命人取来大都督帅印,亲手交与司马懿,如释重负地说道:“仲达军师如今肯担当此任,则蜀兵不足虑矣!我大魏江山,可保无忧矣!”

司马懿接过帅印,心中暗自冷笑,表面上却依旧恭敬有加。他入宫辞别了魏主曹睿,随即点起本部兵马,星夜兼程,赶往长安,准备与那宿命之中的老对手诸葛孔明,再次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智勇对决。

正是:旧帅卧病印为新帅取,两路寇边兵惟一路来。

未知司马懿此去,与诸葛亮交锋,胜负究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喜欢三国野史!请大家收藏:()三国野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