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野史! > 第99章 诸葛亮祁山再布迷魂阵 司马懿凤雏滩遭遇炼魂幡(第4页)

第99章 诸葛亮祁山再布迷魂阵 司马懿凤雏滩遭遇炼魂幡(第4页)

孔明在众将的护卫之下,乘着小车,悄然离开了祁山大营,返回汉中养病。蜀军主力大军,撤退了足足有五日之后,司马懿方才从细作口中,得知蜀军早已人去楼空的消息。他不由得再次长叹一声,感慨道:“唉!诸葛孔明用兵,真乃神出鬼没之奇才也!吾终究还是不能及其万一啊!”于是,司马懿留下部分将领,在祁山、街亭等处要隘分兵守把,自己则率领主力大军,班师返回长安。

却说孔明将大军主力屯于汉中之后,自己则在众人的护送之下,返回成都养病。成都城中,文武百官,早已出城恭候,将其送入丞相府内。后主刘禅更是亲自驾临丞相府,探望孔明病情,并下令太医院御医,务必竭尽所能,精心调治。在御医的精心调理之下,孔明的病情,总算是日渐好转,渐渐痊可。

蜀汉建兴八年,秋七月。此前因兵败而忧愤成疾的魏国大都督曹真,经过数月的精心调养,病情也已基本痊愈。他病体刚好,便立刻上表魏主曹睿,言辞恳切地奏道:“陛下,那西蜀诸葛亮,狼子野心,亡我之心不死,数次兴兵,侵我疆界,屡犯中原,实乃我大魏心腹之患也!倘若不早日将其剿除,将来必成我朝更大之祸害!如今,正值秋高气爽,天凉马肥,我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人马安闲,士气高昂,正是我大魏兴兵征伐,扫平西蜀的大好时机!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与太傅司马懿将军,共同统领大军,星夜兼程,径直杀入汉中,攻取成都,殄灭奸党,擒杀诸葛,以清我大魏边境,永绝后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主曹睿览毕曹真表章,龙颜大悦,当即召见侍中刘晔入宫,询问道:“子丹(曹真)将军上表,力劝朕兴兵伐蜀,爱卿以为此事若何?”

刘晔躬身奏道:“启禀陛下,大将军所言,深谋远虑,正合圣意。如今蜀汉屡屡犯我疆界,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倘若不趁其羽翼未丰,早日将其剿除,将来必定会成为我大魏的心腹大患,悔之晚矣!陛下圣明,当立刻准其所请,兴仁义之师,吊民伐罪,一统天下!”曹睿闻言,连连点头称是。

刘晔退出宫门,回到家中,早有许多朝中大臣,闻讯前来探望,纷纷向其打探消息,问道:“听闻天子方才与大人在宫中计议,欲要兴兵伐蜀,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刘晔却故作神秘地微微一笑,摆了摆手道:“诸位同僚从何处听来的谣言?绝无此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诸葛亮用兵,又诡诈无比。我军若贸然兴兵伐蜀,非但难以成功,反而只会空耗钱粮军马,于国无益,反受其害。依老夫之见,伐蜀之事,断不可行!”众位大臣听了刘晔这番话,皆是面面相觑,默然而退。

不久,黄门侍郎杨暨入宫,向曹睿启奏道:“陛下,臣昨日听闻刘晔大人在宫中,力劝陛下兴兵伐蜀。然则今日,他却又在众位同僚面前,大言旦旦地说伐蜀断不可行。此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反复无常,分明是在有意欺瞒陛下!陛下何不立刻将其召来,当面质问,看他如何狡辩?”

曹睿闻言,心中亦是有些疑惑,当即下令,召刘晔入宫。刘晔入殿之后,曹睿便板起面孔,质问道:“刘爱卿,你前日力劝朕兴兵伐蜀,今日却又在众臣面前,说伐蜀断不可行。你这般出尔反尔,究竟是何用意?”

刘晔闻言,却是不慌不忙,躬身答道:“启禀陛下,臣昨日在宫中,确实曾力劝陛下兴兵伐蜀。然则,臣回去之后,仔细思量,反复推敲,又觉得蜀道艰难,孔明狡诈,伐蜀之事,确实是风险太大,故而才会有今日之言。”

曹睿听了,更是大为不解。正在此时,黄门侍郎杨暨恰好从内殿走出。刘晔见状,立刻压低了声音,对曹睿悄声奏道:“陛下圣明!臣昨日劝陛下伐蜀,乃是军国大事,关系到我大魏国运兴衰,岂可轻易泄露于外人知晓?兵者,诡道也!凡军机大事,在未曾正式发动之前,务必要严守机密,秘而不宣,方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得奇效啊!”

魏主曹睿闻言,这才恍然大悟,抚掌大笑道:“哈哈哈!原来如此!爱卿真乃深谋远虑,用心良苦也!朕险些错怪了爱卿!”自此之后,曹睿对刘晔更是信任器重。

数日之内,太傅司马懿亦入朝觐见。魏主曹睿便将大都督曹真上表请求伐蜀之事,向其详细述说了一遍,并征询其意见。

司马懿沉吟片刻,奏道:“陛下,臣料定那东吴孙权,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其称帝之后,必然会忙于安抚内政,巩固人心,短期之内,断然不敢再轻易挑起战端,入寇我境。今日,正是我大魏集中兵力,乘虚而入,一举扫平西蜀,永绝后患的天赐良机!”

曹睿听罢,龙颜大悦,当即下旨,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共同统领大军,征讨西蜀。三人叩谢圣恩,辞别魏主,随即点起四十万精锐大军,旌旗蔽日,杀气冲天,先行至长安会合,然后兵分多路,径直奔赴剑阁,准备攻取汉中。其余郭淮、孙礼等将领,亦各自统领本部兵马,从其他道路,分进合击,策应主力。魏军大举来犯的消息,很快便由汉中守军飞报传入成都。

此时,诸葛孔明在成都养病,已有多日,病情也已基本痊愈。他每日在丞相府后院之中,亲自督促将士,操演兵马,研习八阵图之变化,众将士对八阵图的精妙运用,皆已了然于胸,运用娴熟,只待一声令下,便可再图中原。忽然听闻魏军四十万大军,已兵临剑阁,即将攻入汉中的消息,孔明精神一振,那股深埋心底的“战意”再次被点燃!他立刻唤来大将张嶷、王平二人,秘密分付道:“汝二人可各率一千名精锐士卒,偃旗息鼓,星夜兼程,火速赶往陈仓古道设防,务必将魏军阻截于此,以为疑兵。吾则亲率我军主力大军,随后便到,与你二人会合,共破强敌!”

张嶷、王平二人闻言,皆是大惊失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平颤声问道:“丞相…军情来报,魏军此番来犯,足有四十万之众,诈称八十万,其声势之浩大,远胜往昔。丞相如何只拨付与我二人各一千兵马,便要去扼守如此险要的陈仓古道?倘若魏军主力大举来攻,仅凭我二人这两千微末兵力,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岂不是以卵击石,白白送死么?”

孔明却微微一笑,故作轻松地说道:“呵呵,吾何尝不知魏军势大?只是吾欲要多拨付与你二人一些兵马,又唯恐士卒们长途跋涉,太过辛劳耳。区区四十万魏军,何足道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嶷、王平二人听了孔明这番话,更是面面相觑,心中叫苦不迭,皆以为丞相是要故意让他们去送死,皆是跪伏于地,苦苦哀求道:“丞相!末将二人愚钝,实不敢领此将令!恳请丞相另择良将!”

孔明见状,收起笑容,正色道:“军令如山,岂容讨价还价!吾意已决,汝二人不必再多言,可即刻领兵出发,不得有误!倘若贻误军机,纵有疏失,亦非汝二人之罪责,吾自有承担!”

张嶷、王平二人见孔明态度坚决,不容置喙,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连连叩首哀告道:“丞相若当真要杀我二人,便请在此处明正典刑,我二人绝无半句怨言!只是,仅凭两千兵马,去守那陈仓古道,对抗魏军四十万虎狼之师,实与送死无异,末将二人,实不敢从命啊!”

孔明见二人吓得如此模样,方才哈哈大笑道:“哈哈哈!二位将军何其愚钝也!吾之所以只令汝二人各带一千兵马前去,实乃是另有深意,自有主见也!吾昨夜仰观天象,见天空之中,毕宿星辰正值躔于太阴之方位,此乃大雨将至之兆也!依吾推算,此月之内,雍凉关中一带,必然会降下连绵大雨,甚至引发山洪暴发。魏军虽有四十万之众,然其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又遇此等恶劣天气,岂敢轻易深入我蜀中崇山峻岭、崎岖险要之地?因此,吾断定,此次魏军伐蜀,必然会无功而返,不需我军多费一兵一卒,便可令其自取败亡!汝二人此去,不过是虚张声势,装点门面而已,决不会有任何危险。吾则可将我军主力大军,皆在汉中城内,安逸修整,静待一月。待到魏军因粮草不济,又兼大雨阻隔,狼狈退去之时,我军再以逸待劳,乘势掩杀,则我十万精锐之师,足以大破其四十万疲惫之兵也!”他眼中闪烁着洞悉天机的“智慧灵光”。

张嶷、王平二人听完孔明一番解释,这才恍然大悟,转忧为喜,皆是拜服于地,赞叹丞相神机妙算,能观星象,预知天时。二人叩谢丞相指点,欢天喜地地领兵去了。

孔明随即传下将令,命大军主力,皆从汉中各处营寨,秘密调集粮草,预先在各处险要关隘路口,囤积足够一月人马支用的干柴、草料、以及精细粮食,以防备即将到来的连绵秋雨(演义中为秋七月,但从毕星与大雨的描述看,更接近梅雨或秋汛)。又下令全军将士,皆可宽限休整一月,先足额发放衣食俸禄,好生休养,锐意进取,只等魏军退去,便要大举出征,再图中原!

却说魏国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二人,共同统领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气腾腾,很快便抵达了此前被蜀军烧毁的陈仓城废墟。他们在城中,竟寻不到一间完整的房屋可以驻扎。向当地逃难归来的土人询问,皆言说此城乃是诸葛亮上次退兵之时,亲自下令放火烧毁,片瓦不留。

曹真见状,勃然大怒,便要下令大军,立刻从陈仓道口,强行攻入汉中。司马懿却急忙上前劝阻道:“大司马息怒!依末将之见,此刻断不可轻举妄动,贸然进兵!我昨夜仰观天象,见天空之中,毕宿星辰正值躔于太阴之方位,此乃大雨将至之凶兆也!依我推算,不出三日,此地必然会降下连绵暴雨。倘若我军孤军深入,陷入蜀中那崇山峻岭,崎岖险要之地,粮草转运已是极为困难。若能一战而胜,尚可勉强支撑;倘若战事稍有不利,或与蜀军陷入僵持,再遇上这连绵大雨,山洪暴发,道路泥泞,则我数十万大军,皆要饱受饥寒之苦,军心动摇,届时纵然想要安全撤退,亦是难如登天矣!为今之计,不如暂且在这陈仓城废墟之上,就地搭建窝棚草屋,以为临时营寨,暂且驻扎下来,一面休整兵马,一面静观天时变化,以防备即将到来的阴雨天气,方为上策。”他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天时地利”的敬畏。

曹真虽然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但见司马懿言之凿凿,又念及上次在斜谷因大雨而被迫退兵的教训,便也只得勉强依从了他的建议。

然而,还未等魏军安营扎寨完毕,不过半月,天空之中,果然彤云密布,雷声滚滚,紧接着,瓢泼大雨便如同天河倒泄一般,从天而降,一连数十日,下个淋漓不止,毫不停歇。陈仓城外的平地之上,积水很快便深达三尺有余,军中帐篷皆被大雨浸透,粮草军械也大多受潮霉烂,兵士们衣衫尽湿,彻夜难眠,在泥泞之中苦苦挣扎,怨声载道,军心浮动。更有不少战马,因无处躲避风雨,又缺乏干燥草料,纷纷染病倒毙,死者无数。魏军的“士气”与“战意”皆降到了冰点。

大雨连绵不绝,持续了整整三十余日,魏军将士,皆是苦不堪言,军中怨声载道,皆有思归之意。远在洛阳的魏主曹睿,听闻前线军情,亦是忧心忡忡,曾亲自设下祭坛,焚香祷告,祈求上天,止息风雨,然则却丝毫不见效果。

此时,黄门侍郎王肃上疏魏主,其奏章言辞恳切,分析利弊,力劝魏主下令退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