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三国野史! > 第100章 汉兵八卦阵劫曹真寨 武侯五丈原斗星辱仲达(第4页)

第100章 汉兵八卦阵劫曹真寨 武侯五丈原斗星辱仲达(第4页)

正在三人叫苦不迭,进退无路之际,忽然听得蜀军阵中,喊杀之声四起!无数蜀军将士,手持挠钩套索,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魏军骑兵,在狭窄的阵中,根本无法发挥其冲击优势,一个个皆被蜀兵连人带马,纷纷拖倒在地,用绳索捆绑得结结实实,如同捆粽子一般,押解到中军大帐之前。

孔明端坐于帅帐之中,面带微笑,看着帐下跪倒一片的魏军将佐。只见张虎、戴陵、乐綝三员主将,以及其麾下九十名铁甲骑兵,皆被五花大绑,垂头丧气地跪在帐下,动弹不得。

孔明抚须笑道:“呵呵,司马老贼帐下,竟只有尔等这般无谋鼠辈么?吾纵然将尔等尽数生擒活捉,又有何足为奇之处?也罢!吾今日且饶尔等一条狗命,放尔等回去,拜见司马懿老贼!顺便替我传个话与他,教他回去之后,好生再多读几年兵书,仔细钻研一下孙吴战策,待到真正学有所成,领悟了阵法玄机之后,再来与我决一雌雄,亦未为晚也!尔等性命既已侥幸保全,但尔等所乘战马,以及身上所披盔甲兵器,却须尽数留于我军帐下,以为战利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即,孔明下令,将张虎、戴陵、乐綝等一众魏军降兵的衣甲尽数剥去,又命人用黑墨在他们脸上涂抹羞辱印记,然后才将他们步行赶出蜀军大阵。

司马懿在阵前,眼巴巴地盼望着三将能够成功破阵,凯旋而归。却不想,左等右等,竟是等来了这样一群赤身裸体,满面涂墨的败军之将!他见状,更是又羞又怒,气得浑身发抖,几乎当场晕厥过去!他猛地一回头,对身后一众魏将厉声喝道:“我大魏勇士,竟遭此奇耻大辱!如今锐气尽挫,军心动摇!我等又有何颜面,再回去拜见中原父老,朝堂大臣耶!”说罢,他竟不顾一切,亲自拔出腰间七星宝剑,怒吼一声,带领帐下百余名心腹骁将,如同一群受伤的猛虎,奋不顾身地向着蜀军大阵,发动了自杀式的疯狂冲锋!

然而,两军刚刚接触,还未等司马懿冲入蜀军阵中,忽然听得蜀军阵后,鼓角之声再次齐鸣,喊杀之声震天动地!一彪军马如神兵天降,从魏军的西南方向,迂回包抄,猛然杀来!为首一将,手持青龙宝刀,威风凛凛,正是小将关兴!原来,此乃孔明预设之第二重杀招!

司马懿见状大惊,急忙分派后队兵马,前去抵挡关兴。他自己则继续催促中军主力,向前猛攻,意图与孔明决一死战。正在此时,忽然听得魏军阵中,再次大乱起来!原来,大将姜维亦已奉了孔明密令,亲率一支精锐铁骑,如同一柄无声的尖刀,悄无声息地从另一侧,迂回杀来,正好刺入魏军阵型的腰肋薄弱之处!

蜀军三路兵马,如同三把锋利的钢钳,从不同方向,同时向着魏军发动了猛烈的夹击!司马懿眼见大势已去,军心崩溃,再战下去,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他心中虽然万分不甘,却也只得无奈下令,全军火速后退!

然而,为时已晚!蜀军早已将魏军团团包围,四面八方皆是喊杀之声,到处都是奋勇冲杀的蜀兵!司马懿在乱军之中,左冲右突,好不容易才在众将的拼死护卫之下,带领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着南方渭水河畔,狼狈不堪地逃窜而去。这一场大战下来,魏军十停之中,已然折损了六七停兵马,可谓是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司马懿只得退守在渭水南岸,依水下寨,深沟高垒,再也不敢轻易出战了。

孔明指挥蜀军,大获全胜之后,收拢各路得胜兵马,返回祁山大营。正欲犒赏三军,忽然永安城守将李严,派遣帐下都尉苟安,押解一批粮草军需,来到军中交割。然而,这苟安却是个好酒贪杯,玩忽职守之徒,在押运粮草的途中,因贪杯饮酒,耽误了行期,竟比规定的期限,足足迟了十日方才赶到!

孔明闻报大怒,立刻将苟安唤至帐下,厉声斥道:“吾军之中,向来以粮草为头等大事!粮草乃三军之命脉,岂容有丝毫差池?按照军法规定,凡押运粮草,贻误了三日行期者,便该立斩不赦,以儆效尤!汝今竟然胆大包天,足足贻误了十日之久!还有何话可说?”当即喝令左右武士,将苟安推出帐外,斩首示众!

长史杨仪见状,急忙上前劝谏道:“丞相息怒!苟安此人,乃是永安守将李严将军帐下心腹之人。况且,我军所需粮草军需,大多皆要从西川腹地转运而来。倘若今日因此小过而斩杀了此人,恐怕日后便再也无人敢为我军押运粮草了!此事还望丞相三思,从轻发落为上。”

孔明听了杨仪之言,也觉得有些道理,便暂息雷霆之怒,喝令武士解去苟安的绳索,下令将其重责八十大棍,然后逐出军营。

苟安被打了八十大棍,皮开肉绽,心中对孔明又惊又恨,又兼受此羞辱,哪里还敢再回永安去见李严?他思来想去,一不做,二不休,当夜便带领着五六名心腹亲随,悄悄逃出蜀军大营,径直跑到渭水河畔的魏军大营,投降司马懿去了。

司马懿听闻有蜀军将领前来投降,立刻将其唤入帐中。苟安一见司马懿,便叩首下拜,将自己如何因押运粮草迟到,触怒孔明,险些被斩,以及对孔明心怀怨恨等情,添油加醋地诉说了一遍。

司马懿听罢,却是微微一笑,其“意”念之中,闪烁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他对苟安道:“呵呵,虽然你言之凿凿,但我深知那诸葛孔明用兵,诡计多端,虚实难料。你所言之事,我尚难尽信。除非,你能为我大魏立下一件天大的功劳,届时,我司马懿非但会既往不咎,重用与你,更会亲自上表天子,保举你为一方上将,封妻荫子,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苟安闻言大喜,急忙叩首道:“多谢都督不杀之恩!小人愿为都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不知都督有何差遣,但凭吩咐,小人即当尽心竭力,为您效劳!”

司马懿压低了声音,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的“毒计之光”,对苟安附耳低言道:“此事不难。你可立刻星夜兼程,潜回成都,在后主刘禅面前,以及朝中宦官近臣之间,暗中布散流言蜚语,只说那诸葛孔明,自恃功高盖主,手握重兵,早已心怀不臣之念,早晚必将效仿曹操,篡夺蜀汉江山,自立为帝!务必要使得那昏聩无能的刘禅,对孔明心生猜忌与恐惧,从而下旨将孔明从前线召回成都,削其兵权,解除其武装。此事若成,便是你天大的功劳!届时,本督自然不会食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苟安听了司马懿这番歹毒的计策,心中虽然也暗骂其阴险,但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也顾不得许多了,当即一口答应下来,领了司马懿的密令,连夜启程,潜回成都去了。

苟安回到成都之后,立刻找到平日里与自己交好的一些宦官近臣,添油加醋地将孔明在军中如何独断专行,如何赏罚不明(指责打自己之事),如何树立私恩,如何怨恨后主不肯放权,早晚必将图谋不轨,篡夺皇位自立等等谣言,大肆散布开来。那些宦官近臣,本就大多是些目光短浅,趋炎附附势的小人,又素来与孔明不和,听了苟安这番话,更是信以为真,吓得魂不附体。他们不敢怠慢,急忙入宫,将此事奏知后主刘禅,更是将孔明的“不臣之心”,说得活灵活现,仿佛亲眼所见一般。

后主刘禅本就是个懦弱无能,胸无主见之辈,听了宦官们这番添油加醋的“密报”,更是吓得六神无主,手足无措,急忙问道:“哎呀呀!似此如之奈何?倘若丞相他当真要…要效仿曹操故事,那朕…朕这龙椅,岂不是也坐不稳了?”

那些宦官急忙趁机进谗言道:“陛下圣明!为今之计,唯有立刻下一道圣旨,将那诸葛孔明从祁山前线召回成都,以议论军国大事为名,暗中削去他的兵权,解除其武装,方能免除其叛逆篡位之祸患啊!”

后主刘禅此刻早已是方寸大乱,哪里还能分辨忠奸善恶?他听信了宦官的谗言,当即便下了一道圣旨,命太监为钦差,星夜赶往祁山大营,宣召诸葛孔明立刻班师回朝,面圣议事。

在朝中担任尚书令的蒋琬,听闻后主突然要召回孔明,心中大惊,急忙出班奏道:“陛下,丞相自出师北伐以来,屡建奇功,战无不胜,如今正值与魏军决战的关键时刻,军情紧急,岂可轻易将其召回?此举非但会令三军将士之心寒冷,更会令我大汉复兴大业,半途而废啊!恳请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后主刘禅却支支吾吾地说道:“唉,蒋爱卿有所不知。朕…朕确实是有一些非常紧急的机密大事,必须立刻与丞相亲自当面商议,方能定夺。此事关系重大,刻不容缓,还请爱卿不必再多言了。”随即,他便派遣钦差太监,手捧诏书,星夜出成都,直奔祁山蜀军大营而去。

钦差太监一路马不停蹄,很快便抵达了祁山蜀军大营。孔明亲自出帐迎接,跪接圣旨已毕,展开观看,不由得仰天长叹,老泪纵横,其“悲愤之气”直冲云霄:“唉!先帝啊!陛下他…他毕竟还是太过年幼无知,轻信谗言啊!朝中必有奸佞小人,在陛下身边搬弄是非,蛊惑圣听!我如今正在祁山前线,与司马懿老贼决一死战,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兴复汉室,指日可待,为何却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将我强行召回?我若不奉诏而回,便是欺君罔上之罪,必将遗臭万年!然则,我若当真奉命而退,则我大汉数年之功,皆要毁于一旦,日后想要再有如此良机,一举荡平中原,更是难如登天矣!”其心中的痛苦与无奈,可想而知。

大将姜维见状,亦是上前劝道:“丞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两军交战正酣,胜负未分,岂可因一纸不明不白的诏书,便轻易班师回朝?倘若我大军此刻贸然撤退,那司马懿老贼必然会乘势挥军掩杀,届时我军首尾难顾,腹背受敌,又当如何应对?”

孔明强忍悲痛,定了定神,缓缓道:“伯约此言差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臣之纲,不可废也。如今圣旨已下,我等唯有奉诏而行,断不可有丝毫违逆之心。只是,我军此番退兵,却也须得讲究一些策略,方能保全兵马,安然返回汉中。传我将令:大军即刻拔寨起程,分作五路兵马,依次缓缓而退。今日,先撤退此营人马。假如我军营中原先每日只埋设一千个行军煮饭的土灶,那么今日撤退之后,便可故意掘开两千个土灶;明日再撤退之时,便再掘开三千个土灶;后日,便掘开四千个土灶!如此,每日退军,皆要依照此法,不断增加土灶的数目而行!”

长史杨仪听了孔明这番古怪的命令,大为不解,上前问道:“丞相,末将记得,昔日战国之时,齐国军师孙膑与魏国大将庞涓交战于马陵道,曾用‘减灶添兵’之计,迷惑庞涓,诱其深入,最终大败魏军,射杀庞涓。如今丞相退兵,为何却反其道而行之,要用这‘添灶’之法呢?此计是何用意?”

孔明抚须笑道,眼中闪过一丝“智珠在握”的光芒:“呵呵,杨长史有所不知。那司马懿老贼,用兵极为谨慎,又生性多疑。他若探知我军退兵,必然会亲自前来追赶。然则,他心中又必定会怀疑我军在退兵途中设有埋伏,不敢轻易深入。届时,他定会效仿古人,在我军先前扎营之处,仔细查点土灶的数目,以此来推断我军兵力的增减。当他发现我军每日撤退,营中土灶的数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日增加之时,必然会心中大生疑窦,以为我军并非是真的撤退,而是在暗中不断增派援兵,想要引诱他追击,然后再设伏反攻!如此一来,他便会犹豫不决,迟疑不前,再也不敢轻易追赶我军了。我军便可趁此良机,从容不迫,安然撤退,自可保全兵马,不损一人一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