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治水朕已经让王桓去了,你莫不是让朕撤回诏书不成?”
皇帝别着头,瞪了眼周边伺候的下人,抄起一个折子往太监身上一丢,把火气撒出来:“一个个没长眼睛啊!没看见朕要和丞相谈事情,都给我出去。”
丞相没有说话,等人都出去后弯腰拾起地上的奏折,正是他递的那个。
长叹一口气,感慨一声。
“陛下五岁时也是这般在先皇怀里拿奏折砸人。”
皇帝一噎,没想到他会扯到先皇,心里更气了:“我告诉你,你别拿先皇来压朕,这治水朕就让王桓…”
“陛下敢和老臣打个赌吗?”
“打赌?”
皇帝摸不着头脑了,这老头大晚上来皇宫叽里咕噜说啥呢。
丞相只想用现实说话:“赌,王桓治水是否纸上谈兵,若治水成功,老臣愿告老还乡,永不踏入京城半步!”
“……”
天大的喜事啊!
皇帝毕竟还年轻,心里的事根本藏不住,听他要告老还乡,就差没笑出来了。
丞相装没看见,继续道:“若这王桓治水失败,陛下需每日读治国论…”
“噗…”这句话皇帝实在忍不住了,不就是看书,怕什么怕!
治国论,从小看到大,倒背如流。
————
不用废话,都知道结果,纸上谈兵就是纸上谈兵。
王桓带着人去治水,不仅水没治好,还操作失误,开闸泄洪泄错地方了。
直接把受灾地区供奉的龙王庙冲了。
这可是大事,冲了龙王庙这是什么寓意?
皇帝气的心肝疼,在御书房喊着:王桓,误朕!”
下令要诛王桓的九族,此事太丢脸了,百姓怨声载道,千刀万剐不以为过。
谢宴就此崛起,个水难财,吹着耳边风,现在治水补救只有康达,还得要快,嘴严的。
防止有些人借着这次冲龙王庙的事件,弄出一个造反就惨了。
才把这个后果说出来,自己的嘴不愧是开关光的,就有人进来报了。
有个张啥的三兄弟,给龙王庙打扫的时候,意外现了一块砖头,那砖头上居然刻着“帝王之相”四个字。
受灾的那些村民百姓本身就对皇帝不满了,现在老天爷都说了,皇帝没用,得换皇帝了。
“岂有此理!”
“哗啦—”
案桌上的奏折被一扫而空。
“唉…”
这次轮到谢宴叹气和捡奏折了。
皇帝被这声拉回神一点,丞相那边他是没脸去找了了,需要一个人协调搞个台阶,这里不还有一个良臣?
一个时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