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殿下,贫僧只当一个先锋武将,也杀不了多少倭寇,若有机会的话,贫僧愿意效仿鉴真大师,东渡倭国。”
“鉴真又是谁?”
朱棣一头两个大。
朱标张了张嘴,却不知该从哪里开始给四弟找补。
但他知道,鉴真大师当年不顾艰难险阻,东渡倭国,是为了传播佛法而去的,而道衍法师,这满身的杀机,必然另有图谋。
有意思。
博学多才又擅长谋略,跟着四弟当个军师,正合适!
只是四弟年幼,看似言谈方面是四弟主动,但暗中早被此人牵着鼻子走了而不自知。
他得替四弟打探一下此人的底细,才能决定该怎么使用这个人才。
“道衍法师,此处不是议事的地方,待孤与四弟办完父皇交待的差事,孤便带你入宫详谈,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朱标拱手行了一礼。
面对如此礼贤下士的太子殿下,姚广孝面色淡然,心里却乐开了花。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贫僧愿意听候太子殿下调遣!”
“行了行了,说话文邹邹的,我听着都要栽瞌睡了,往后要是跟着我上了船,你这么说话小心大家听不懂不搭理你。”
朱棣语气嫌弃,实际却很护短,已经在考虑该把这个和尚,放在哪个位置操纵炮台了。
一行人各怀心思的先去了征兵处,按照交待,让神机营士兵,给前来报名的百姓们打了个样。
京城百姓如今谁不知道,神机营的兵都是原来的匠户出身。
在许多人看来,匠户出身的士兵,才训练了不到三个月,和他们这些来参军的也没有什么差距。
可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喝!”
几块青砖被神机营的士兵一拳击碎,再看他们虎口磨出来的厚茧子,还有那能喷火似的眼中精光,不少人萌生了知难而退的心思。
“三个月就练成这样,得多苦啊。”
“训练不刻苦,上了战场抓瞎吗?”
“给你军饷还让你学功夫,年限到了还能有田分,这种好事谁愿放弃谁放弃,我要和他们掰掰手腕去!”
有知难而退的,就有被激起斗志的。
朱棣看到前来报名的人没有减少,反倒增多了,对着朱标无奈地双手一摊。
“大哥,看来父皇这个法子弄巧成拙了。”
“父皇要的应该就是这样的效果。”
朱标与朱棣分道扬镳后,又带着姚广孝前往了一趟礼部。
当原本不受人待见的姚广孝,出现在牛谅等人的面前,看到以前目中无人的那些人,听说他被太子殿下收为幕僚,前倨后恭,对他笑脸相迎,这才知道,扬眉吐气这个词有多么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