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
必须得冷静。
朱标看了一眼又在若有所思的英儿,拿起筷子,先填饱自己的肚子,边吃边听。
【按照汤和与李善长现在的关系,只怕汤和再做污点证人也做不成了。】
朱标递到嘴边的筷子停顿,眉头紧锁。
温州官场清洗一事里,虽然冲锋陷阵的是刘璟,但背后鼎力支持的正是汤和。
而且汤和确实没有顾及李善长的情面,把在温州地域的李氏子弟,全部依法惩治,为此还截停了所有往来与京城李府的通信。
这件事无论李善长算到谁的头上,但对汤和绝对做不到像以前那么信任。
加上李家全面地退出了军队,这个时候让汤和引导李善长犯事,只怕会让李善长将计就计,再拖几个武将下水,那就得不偿失了!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想法。
【还是放弃汤和这条路子吧,好不容易让李家所有人,全面退出军队,而且还是失了人心的那种,再引狼入室,后患无穷啊。】
武将那边没戏唱,文臣呢?
朱雄英梳理了一下,最近爷爷和爹爹与他说过的朝中政事。
【好像文臣方面,也没有李善长的软肋了。】
连外甥丁斌丁家都被下诏狱了,爹爹做事那是能做多干净就做多干净。
可正因如此。
反倒让李善长独善其身。
【连李佑这个帮李善长干活的副手,为了保住李善长都撞墙自尽了,想找李善长的把柄,可真难找啊。】
历史上李善长是怎么倒台的来着?
随着这个大明王朝,生的诸多改变。
朱雄英已经不敢保证,他所熟知的历史,与眼前正在生的,能不能对得上。
但在他来之前生过的事情,一定没有更改!
那些早已埋下还没解除的隐患,还是存在,并在暗在展!
【有了!】
正在夹着生煎往嘴里送的朱标,这会儿连张嘴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打扰了英儿的思绪。
而朱雄英也没有辜负爹爹的期望,小手一拍,把含在嘴里的鸡蛋羹咽了下去。
【胡惟庸敢谋逆,那是因为有人给了默许和支持,把胡惟庸给忽悠瘸了!】
【从胡惟庸身上搜的那封信,虽然不能指证是李善长写的,但胡惟庸敢信那封信,说明以前他们商量过谋反的事!】
【而胡惟庸能信那封信,绝对不可能是头脑一热,绝对是手里捏着李善长的把柄,认为李善长不会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