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一转弯,就把鸡腿送进了自己的嘴里。
既然要当十年的监国太子,他可不能亏待了自己。
“爹爹?”
朱雄英懵逼了。
【爹爹你刚才不是说你不饿,怎么还抢我的肉吃呢?】
“英儿你还小,想吃什么多的是机会,先让爹爹吃完了,爹爹还要帮你爷爷处理国家大事去呢。”
“……”
朱雄英歪着头,满脸狐疑地打量着朱标。
【爹爹居然学会开玩笑了,好稀奇。】
然而。
朱标根本没有和他开玩笑,直接把一整盘鸡腿扫空。
这可把朱雄英给吓了一大跳。
“爹爹别急!”
【不就是缺钱嘛,大不了我再想些别的法子,我想想,大明宝钞要是不顶用的话,那就、那就……造玻璃!】
朱标本来只是想逗一逗孩子,没想到还收获了意外之喜。
只是这玻璃在大明,并不是什么奇货可居。
玻璃以前多以玻璃或璆琳称呼,自宋代开始,才有了玻璃的叫法,例如苏轼的《芙蓉城》曾有一句“玻璃春作江水清”。
许多人认为玻璃是舶来品,实际上最早的玻璃制品,可追溯到西周时期。
后来受佛教影响,加上唐代技术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大量的西方玻璃进入中原地区,因秘方不公开等原因,中原匠师所制的玻璃落后了一段时间。
等到宋代,技术突破过后,便能用作于簪钗与花瓶等器物上,还能造出一些小块的玻璃窗,用于增加室内采光,因为易碎易坏,它在民间属于奢侈品,但在皇室中并不少见,工部也有琉璃坊,专供皇家烧制一些工艺品,拿来自用或是赏赐给有功之臣。
朱标一时间想不到,怎样利用玻璃赚大钱。
毕竟它的生产数量太少了,除非……
【改进一下思想和工艺,让玻璃不再当成玉制的工艺品,造成实用器物,比如,酒瓶!】
朱雄英眼中闪动着财迷的光芒。
【用造出来的酒瓶装上大明国酒,一瓶卖给国外贵族成千上万两银子,市场也是现成的,有买瓷器的就有买玻璃瓶的。】
【对内就加强硬度制造玻璃窗,打造成像牙刷一样的潮流用品,那些钱多得没地方花的达官显贵,一定能把它当成收藏品来疯抢。】
朱雄英啃着手指,还在开动他的脑筋。
【佛门中人喜欢这种通透的东西,到时候再造间禅室请外国高僧来交流一下,一定能够增加不少预购订单!】
其实制造琉璃的技术,经过这么多代,打造出朱雄英所设想的玻璃器具,结合一下西方技术,要不了多久就能有所突破。
关键是制造者的想法,决定了它的适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