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耿波去沪城参加会议,没在厂里,穆瑞凡把他带进了技术室。
“啧啧~~~”杨山翻了翻这里的资料就有些龇牙。
他虽然在晶圆制作方面谈不上精通,但好歹手里有个晶圆厂,一些关键性的数据还是能掌握的。
“投产一年了,良品率竟然只有40%,分析过原因吗?”
这个数值太低了,杨山厂里4英寸晶圆制造的良品率都超过85%。
技术室的负责人不认识杨山,但看在穆瑞凡的面子上还是认真回答,“原材料石英砂的品性不稳定,批次差异性很大,需要经常调整提纯工艺参数;还有就是对硼杂质的去除一直达不到理想水平;最后在单晶硅的生长过程中有时会产生位错,具体原因我们还在找。”
“你们从哪个地方购买石英砂原料,纯度是多少?”
“安徽那边,96%左右。”
杨山皱皱眉,他转向穆瑞凡问道,“我听说东海的石英矿纯度非常高,就连领导的。。。。。。,咳咳,你们没有考虑从那里采购?”
“我们没有自主采购权,都是上边安排好的。”穆瑞凡耸耸肩膀。
“给总部打报告,申请更换采购地。”杨山才懒得再多说,反正他说了不算,不算就不用负责。
“把你们多晶硅的结晶工艺步骤清单拿过来。”
多晶硅的提纯工艺上他还是有点货的,虽然不是从信越化工那边偷来的,但他有金手指,花点时间查些历史资料也能大概知道点东西。
杨山在单子上随手用笔划了几道,“按照这个思路来,试试看会不会好一些。”
技术员把目光看向穆瑞凡,把资料拿出来没问题,但是修改工艺就。。。。。。。
“去试试吧。”穆瑞凡做主了。
打发走技术员后,杨山摸了摸鼻子,“石英砂初步提纯的资料我这里没有,我们厂子都是从美国那边直接进口的。”
“你有也没用,人家的工艺配方都是依照矿石属性定制的。唉,刚才你是不是特别心疼啊,这些细节的东西可都是你们当初花大价钱琢磨出来的。”
“有这么明显吗?”
“当然有!”穆瑞凡领着他准备参观生产车间,“刚才你那脸色,就和我们欠了你几个亿似的。”
“呵呵,这样才有说服力嘛。”杨山随口辩解,“上赶着不是买卖,对吧!”
其实刚才是杨山自己也没底气,自己给自己打气。
就这样,在穆瑞凡的引领下,杨山花了两天的时间认认真真的把厂子的各个车间都看了一遍。
怎么说呢,这家工厂还是个大杂烩,还处于依据具体的产品来制定工艺标准的阶段,这一点在杨山看来是属于头疼医头的本末倒置。
因为这样一来,工厂就没有自己的核心标准,工艺规划就是一团乱麻,实现技术升级难度很大。
更重要的是,杨山感觉这里的领导对工厂的经营思路有问题。
他们总觉得科研开发就是个一锤子买卖,就如同院子蛋工程,卫星工程那样。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一旦有了,那只要维持住就好,后边的更新可以慢慢发展下去。
而半导体工业则完全不同,开发出产品只是个起步,背后的技术升级、攀科技树才是更重要的。
说白了,就是产品导向制。
喜欢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请大家收藏:()四合院之无奈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