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 第407章 命令 直取辽阳(第2页)

第407章 命令 直取辽阳(第2页)

命令,发扬吃苦耐劳精神不怕辛苦,改东江镇运输辎重为本部自行携带随行;

命令,科学收纳辎重行李,努力克服道路狭窄之不利条件,改单列纵队为两列并行,缩短行军队列长度;

命令,从全师范围内抽调100-150人骑术精湛者临时组建机动骑兵大队,以对可能发生之敌情实施快速反应。

城、关,筑墙挡道,为何非要攻城,为何不能绕开?

答案:可以绕过去,前提是你能解决交通运输、后勤补给问题。解决了补给的运输畅通,此城关也就不是兵家必争之地了。原因很简单:大军行进,只有走平坦大道才能保证后勤补给的充足供应。

走小道不可以吗?请你算一算,前方数万、数十万大军一天的人吃马嚼是个什么概念,走山路抄小道靠人肩挑背驮吗?因为你手上没有木牛流马和运输无人机群,所以你做不到让补给线离开大路。

骑兵师敢于绕城而行是基于阎、洪对部队的基本认识,或者说对部队战斗力的信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行军时人与人前后间隔5米,两列并行,则整个行军队伍长10公里左右。部队骑术不比鞑子能够快如闪电来去如风,以最保守20码的速度,机动大队半个小时内能做到首尾相顾。而金州等三地的鞑子机动部队加起来不超3000骑,任何一点遭到敌3000人的攻击,坚守半个小时应该没有问题。

洪刘更是对阎应元做出的部署大加赞赏,什么‘当世良将、国之重器。。。’马屁高帽一堆堆上。

阎应元不客气照单全收,放出狠话来:“鞑子若想打我辎重的主意,我让他迎着枪林弹雨一脚踢铁板上。”

古有云攻城略地。攻城好理解,何为略地?兵书上说,略地是清空周边坚壁清野,从而孤立城池。阎应元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理解,攻城略地就是攻必攻之城、占必占之地,攻城为经略城池所在的那片地区,略地是为占领并经略土地解。

行军打仗遇城防堡垒当前,不外乎两种选择:或绕或攻,而上策则为略地。孙子兵法说的好: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并不是所有的城池都要攻取,所有的土地都要占领。因为并非所有的地盘都有价值,有的还可能是累赘。如果没有巨大价值或者绝对的必须,正常的指挥官都不会轻易去攻打严防死守的城池。观乎古往今来,攻防双方全力死拼的城市一定是战略关键点,或者是敌最后的堡垒所在。

如是:金复盖可绕,辽阳必攻。鞑之辽阳城,赵之上党郡。

秦赵长平之战,秦襄王以倾国之力在上党和赵国死磕三年,就因为控制住上党就能控制住太行八陉的南四陉,从而剑指赵国首都邯郸。上党,战略价值之巨大,可不惜一切代价。

宋朝时蒙古大军围攻襄阳几十年,不为争口气,更非只为蒙哥汗报仇,只有攻克此城池,蒙古大军才敢放心渡过长江进攻宋朝首都建康,如果没有攻克襄阳就渡江。只怕到时候被被首尾夹击被截断后路,就很危险了。

又比如这次,锦州、宁远、山海关沿辽西走廊一字排开,鞑子军绕过宁锦防线不过山海关,由蒙古科尔沁部打前哨,破蓟镇喜峰口边墙入关。但凡蓟辽边军要点脸,他黄台吉安敢如此嚣张?

绕开宁锦防线,置关宁重兵集团于不顾,十万大军在摆开阵型之前,长蛇行军就怕被截断粮道断你辎重,再怕背刺,还怕侧击,再一个被迎头冲击。趁鞑子行军中,不用多,朝廷派个三五千重甲骑兵正面当头猛冲,前头的鞑子向后退,后面的还在向前赶路,撞在一起人踩马踏,仗还没打自损八佰。这画面想想就苏爽!

可惜啊,人家鞑子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放心大胆行军。我骑兵师行军还要防着被二线鞑子搞,你说气人不气人!

洪刘安慰道:“人家鞑子也是靠一场又一场的胜仗攒下的威慑。咱不急,多打几仗名声就传开了。”

“嗯。下手还得更黑更狠,多打几个歼灭战,鞑子就长记性了。”

洪刘笑道:“打下辽阳来,往后黄台吉再想出远门就得掂量掂量会不会被偷家了。”

阎应元大笑,“偷家?嗯,好词呢!”

喜欢大明帝国一六一六请大家收藏:()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