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就看一会儿朝堂上有没有人提这件事了。
随着投效靖王的人陆续赶到,金銮殿和殿前广场站了一大群人。
靖王最后出场,所有人躬身行礼,只有萧鼎站着拱了拱手。
其他人都是靖王麾下臣子,但萧鼎不是,别人需要躬身行礼,萧鼎只需要拱手就行。
这里没有动不动就跪的习惯,所以臣子也都是躬身。
“诸位爱卿免礼。”
以后就是光武帝的靖王坐在龙椅上说了一句。
等所有人站好之后,嗯,也有例外,那就是萧鼎,他坐着。
“朕平定战乱,初登大宝,这个过程中,也有诸位爱卿的功劳,今日论功行赏。”
“谢陛下。”
群臣道谢,皇帝示意身旁的太监宣读封赏旨意。
首先就是太子,靖王虽然刚登基,但他的已经接近六十岁,这个皇位能坐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太子之位必须尽快确定。
同时也断了其他有氏族外戚的儿子的念头。
这个位置几乎没有异议,就是曾经的靖王世子。
这位太子可能是大魏有史以来确定名分最晚的一位太子,都四十了,孙子都有了。
得了太子的名分,在场的官员齐齐对着靖王世子行礼问好。
太子之后就是皇帝的其他儿子,有人封了一字王,也有人封了郡王。
这些王爷就没有太子那样的规格了,宣读了封赏旨意之后,对着皇帝老子道谢即可。
所谓的一字王,类似楚王、离王、萧王这样的封号。
除了表明王爵的王字,只有一个字。
这种王爵是字越少,爵位越高,最低就是个郡王,享受一郡之地的税收作为日常开销。
封了儿子,封后宫。
皇后的位置不出意外的归了太子生母,贵妃的四个名额也满了,不过魏清秋的母亲确实占了一个。
然后是皇帝的其他女人,也都有封赏位份。
女儿也不能落下,皇帝的女儿都嫁人了,挨个封了公主。
魏清秋同样是公主。
家眷封赏结束,然后是那些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