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职位权力的大小毫不在意,只渴望能在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地方工作。
这也是祁同炜看重他的地方,而唐玉萍没有怨言,这让祁同炜对他更为满意。
“同炜,你知道吗?”酒喝到兴头上时,大家的话题转到了日常琐事上。
祁同炜看向陈海,疑惑地问:“听说什么消息?”
“汉东出了大事!赵省长的母亲去世了!”
祁同炜眉头微皱,“赵立春的母亲去世了?怎么比前世早了两三年?”
陈海晓声说道:“据说在葬礼上,侯亮萍跪在赵省长母亲的坟前痛哭,比失去自己的母亲还要悲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祁同炜埋头处理临海的各项事务,冒国生留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研究中心的核心技术人员原本对冒国生的反复态度选择隐忍,这与他们已在本地扎根密切相关。
或许他们仍抱有某种期待。
然而,当明确得知资金即将归位后,他们的情绪逐渐高涨,回归京城的想法愈发强烈。
在此时,鲁日中抓住良机,向临海的这批专业人才提供机具**力的优待条件。
“所以,鲁主任的这一策略,就是为了处理京城户籍的问题?”祁同炜一边审阅文件一边抽烟,缓缓喷出烟圈。
不可否认,鲁日中现在懂得亡羊补牢,甚至模仿起祁同炜的手法。
以往,祁同炜留人的关键在于雄厚的资金支持、住房保障,再加上情感维系。
简单而言,核心思路是——调配家庭资源。
但如今临海政策有所调整,加之京城示范区提供户籍福利,的确能打动不少人。
“祁书记,您与鲁主任交情匪浅,不妨亲自去协调一下?别在这个节骨眼上让局面更加复杂。”县长办公室里,罗波满脸忧虑。
鲁日中的行动时机和方式太过精准,正好击中临海的动荡期,造成重创。
若这些高级技术人员被重新挖走,临海的研究中心将名存实亡,没了科研人员,设立研究中心还有什么意义?
“老罗啊,你的目光还是要放得长远一些。”
“此话怎讲?”罗波一脸茫然。
祁书记为何这般从容?甚至还有心情开玩笑?
临海的发展不仅仅是我们推动的,它最终会成为汉东省高新科技发展的典范,并走向国际。
如果你只纠结于眼前的得失,那才是真正的隐患。
“首先,你必须清楚,临海的发展不仅仅是我们的功劳。”
汉东省对此事极为关注。
鲁日中再怎么大胆,会在此关键时刻作乱吗?
罗波露出疑虑之色。
祁同炜的话没错,但鲁日中真的没有捣乱吗?
“唉,”祁同炜摇头叹息,“你觉得鲁日中在捣乱,是为了挽回人才争夺中的损失。”
“但我认为,他实际上是在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