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对李隆基而言,比重逾性命。当年武惠妃病逝,他几乎形销骨立。直到遇见杨贵妃,才重获生机。
如今佳人远去,这锥心之痛让他彻底崩溃,满腔怒火尽数倾泻在群臣身上。
“幸好方才忍住了”李林甫额头上冷汗涔涔,暗自庆幸。
适才除掉杨贵妃的良机就在眼前,他几度欲言又止。此刻回想,若是当时没忍住,李隆基这滔天怒火岂不都要倾泻在自己头上?到时不仅相位难保,恐怕全家性命都要搭进去。
太子李亨同样暗自松了口气。他庆幸自己明智地保持了沉默,没有贸然提议处死杨贵妃。
“陛下英明!”唯有安禄山喜形于色。杨贵妃得以保全,就等于为他留下了一条富贵之路。
这位“义母”在,他日后在朝中自然好处多多。
“放屁!”李隆基正愁无处发泄,安禄山这一声马屁如同点燃了火药桶。皇帝怒目圆睁,将满腔怒火尽数倾泻在这个胡将身上。
“陛下息怒!母后只是暂别,不日定会回宫。”安禄山强压心惊,硬着头皮继续谄媚。
虽然杨贵妃未被正式册封为后,但执掌后宫多年,早已是实际上的皇后。此时不拍马屁,更待何时?
不得不说,这马屁拍得恰到好处。李隆基神色稍霁,怒火消了几分。
“陛下放心,此事包在臣身上!谁让臣是母后的义子呢?”安禄山见机不可失,索性将马屁拍到底,拍着胸脯大包大揽。
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若论能说会道,安禄山确实是一把好手。若由他出面劝说,说不定真能让杨贵妃回心转意。
“禄山啊,”皇帝招手示意他近前,“你要多去贵妃那里走动,陪她说说话,解解闷。务必让她早日回宫。”
这可是天大的美差!若能办成,加官进爵不在话下,甚至有望问鼎相位。
“陛下放心!臣一定办成!一定办成!”安禄山点头如捣蒜,喜不自胜。
李隆基挥挥手让他退下,转向群臣道:“这次就饶过你们。”
明明是皇帝无理取闹,群臣却不敢有半点怨言,齐声高呼:“谢陛下隆恩!”
殿内,李隆基紧锁眉头,来回踱步。
李隆基的脚步声如同闷雷,在寂静的大殿中回荡。每一步都重重踏在群臣心头,震得他们头晕目眩。
虽然杨氏一案已了,但皇帝的怒火仍未平息,这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生怕下一刻就会大祸临头。
“杨氏之祸,实乃朕之大过!”李隆基突然停步,声音嘶哑地自责道:“自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祸患。朕愧对列祖列宗,无颜见先帝于九泉之下!”
杨氏的权势之盛,远超当年的长孙氏。其祸国殃民之烈,堪称千古罕见。
这对李隆基而言,是永远抹不去的污点。若不能洗刷,必将成为他帝王生涯中最大的耻辱。
殿内一片死寂。群臣虽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要洗刷这样的耻辱谈何容易?谁敢轻言?
“说啊!”李隆基目光如剑,在众人身上来回扫视,“朕要如何才能洗刷这耻辱?今日畅所欲言,朕绝不治罪!”
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能剜心剔骨,让群臣如坐针毡。他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率先开口。
最终,李隆基的目光落在了李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