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们能做,早朝便无需再议。”
“明日直接晓谕群臣,两月之后,兵发高句丽!”
“陛下圣明。”魏征点头赞同,“那时节正宜征战。若工匠能制出所需之物,粮草便可提前调运。”
“多亏陛下深谋远虑,早早修好了那水泥大道!”
“若依从前旧路,怕是赶不及了。”
听到魏征的夸赞,李世民心中正舒坦,不料魏征话锋一转:
“陈迎新此子,着实高明!所献征伐高句丽之策,臣佩服之至!”
“这天下间,恐怕没有陈迎新不懂的事!”
“大唐得此神人,盛世可期啊!”
说着,魏征连连摇头赞叹,一副心悦诚服的模样。
李世民只觉得额角青筋直跳。
这老家伙又来了!
下次去见陈迎新,说什么也不能再带他!
再见几回,怕是要像丽质和兕子那般,被那小子拐跑了!
回到皇宫,李世民片刻未歇,急召工匠入宫商议。
一盏茶的功夫,御书房内已挤满了人。
李世民开门见山:
“朕欲造一座野战浮桥,再配以移动城墙,尔等看看,是否可行?”
接着,他便将想法仔细道来。
众人听完,眉头紧锁,低声议论起来。
李世民静静品茶,一个时辰过去,工匠们仍不敢轻易开口。
在沼泽地上架桥?
这如何可能?
此法闻所未闻,无异于天方夜谭!没有把握的事,谁敢在天子面前打包票?
若是办砸了,那可是掉脑袋的罪过。
“无法可想吗?”李世民沉声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终于,一位工匠硬着头皮出列:
“启禀陛下,您说的移动城墙,臣等可以完成。有水泥相助,半月之内定能造好。”
“只是这浮桥……臣等不敢妄言保证。”
答话的是将作监的工匠杨江。
听闻此言,李世民心中一沉:“哦?有何难处?”
杨江拱手道:“臣等从未亲临那片沼泽,地势不明,唯有亲眼看过,方敢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