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工程队还没走,在给林弈扩建红薯作坊,林弈就让人把工头叫来,让他们先放下红薯作坊的事情,先把学堂后面的宿舍给他建好。
又来新活的工头当然是开心的应了。
林弈今春这些工程建完自家工程队半年不开张都能过得很滋润了。
安排好这件事,林弈就回了书房,想着既然有六个先生,那学堂还是可以收些外村的学生的。
这么想着,还是得弄个章程出来才行,学堂得制定一套规章制度,还有学堂的名字也还没取。
林弈坐在书桌前想了一会儿,觉得事情越想越多,叹了口气,认命地动笔开始写字。
学堂的规章制度好办,照着前世的中小学生守则弄一份出来就行。
外村孩子上学问题也好办,跟村里的孩子同等待遇是不可能了,但是束修可以少收些,正常给先生的拜师礼就照市面上的来,一个孩子一年给一次束修六礼就行,至于给学堂的礼金,参考住宿和食堂的花费,一年意思意思给个一两银子就行了。
这两件事都处理完了,剩下的就是学堂的名字了。
这可是自己一手创办的第一所学堂,对自己来说可有意义了,名字当然也不能敷衍了,林弈这么想着,迟迟定不下来名字。
最后还是想起来孔子曾说:“有教无类。”
林弈想了很久,最终在纸上写下了“无类学堂”四个大字。
弄完了这些,他叫来刘琦,让他去定一个学堂的牌匾,顺便把收外村孩子上学的事情写成一个告示,叫人贴到村口去,并跟村长说一声,通知一下之前找来的几个村长。
刘琦一一应了,接过他手里的纸张就下去办事了。
——
又过了小半个月,无类学堂可算是什么都弄好了,可以对外招收学生了。
这天就是学堂报名的日子,不仅是三溪村,周围村子有意送孩子来上学的人家都过来了,学堂门口那叫一个热闹。
六个先生在学堂门口摆了六张桌子,来报名的人家都要排队登记,本村的人不用交钱,外村的人则要收束修六礼和一两银子的礼金。
报完名的学生还可以领文武各两套校服、一本《三字经》、一本《千字文》,至于笔墨纸砚这些消耗品就要自己买了。
三溪村的孩子基本上都过来报名了,至于外村的那些,看到他们收的束修和礼金都不贵,甚至还送衣服和书本,简直良心到没边了,本来还犹豫的都掏银子报名了。
一天的报名时间过后,无类学堂收了一百五十左右的学生。
定好了开学的时间,一一跟孩子们还有家长说明白,让他们看好时间来送孩子上学。
“从四月一日开始上学啊,大家都记清楚了。建议外村的孩子都住宿,省的来回跑,一月有四天假期,会在月中和月末放,到时候不放心的记得来接孩子,放心的就让孩子们结伴回去也行。”
六个老师一一叮嘱,确保大家都听到了,明白了才把人放走。
四月一日。
今天是无类学堂开堂授课的日子,定制的牌匾昨天就挂上去了,只不过还蒙着红绸,就等着今天来揭。
凡是报了名的孩子和家长都来了,甚至几个村的村长都来了,放过大红挂炮后,林弈带着大家揭了红绸,黑檀木底,字体描金的牌匾就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