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胡沙录 > 第134章 江火归尘(第2页)

第134章 江火归尘(第2页)

"传我将令,"他说,"把营里的粮食分一半给百姓。病号集中到后营,用棉被裹紧,别让他们冻着。"

周铁愣了:"大人,陛下说过。。。陛下要的是天下,"陈五打断他,"可天下是百姓的。"

傍晚的风卷着腐臭味吹过来。陈五望着南岸的火光,突然看见几个黑点从江面上漂过来——是刘宋的木筏,载着药箱和粮食。木筏上插着白旗,旗上写着"救民"。

"别放箭!"他吼。

木筏靠岸时,陈五看见筏上的老人——是刘宋的老医正,他在盱眙见过的。老人的胡子上沾着冰碴,说:"陈大人,这是治疫的药。咱们的百姓也病了,可总得先救人。"

陈五接过药箱,手在发抖:"谢了。"

老人笑了:"当年在彭城互市,您给过我半块麦饼。"

陈五想起了——那是五年前,彭城大旱,他带着甜卫送粮,看见个老医正蹲在路边啃树皮。他塞了块麦饼过去,老医正说:"这饼真甜。"

"甜。"他说。

退军的诏令是在第七日传来的。

拓跋焘站在江边,玄甲上的冰碴子已经化了,滴在地上像血。他望着陈五,说:"朕输了。不是输在刘宋的水军,是输在这长江的水,输在这疫病,输在。。。朕的士兵不该抢百姓的粮。"

陈五单膝跪地:"陛下,您没输。您让天下人知道,大魏的皇帝会为百姓退军。"

拓跋焘摸出腰间的玉扳指,递给陈五:"拿着。这是朕当年在漠南捡的,刻着守民。"

陈五接过扳指,扳指上的刻痕硌着掌心:"臣遵旨。"

退军的队伍是在寅时出发的。陈五骑在沙云上,望着士兵们扶着病号,背着从百姓那里抢来的粮袋还回去。南岸的百姓站在江边,举着麦饼和草药,喊着:"慢走!"

沙云的马蹄溅起的冰碴打在陈五的护腕上,"胡汉同守"的银镯被擦得发亮。他望着长江的波涛,想起太武帝的话:"朕要的是天下,不是屠城。"

他知道,这场仗结束了,但"守民"的路,才刚刚开始。

傍晚的阳光照在江面上,把退军的影子拉得老长。陈五摸出怀里的麦饼,咬了一口——麦饼被体温焐软了,甜得发黏,像甜南在甜市给他塞的那团。

他望着身后的士兵,望着江边的百姓,突然笑了。

因为他是陈五,是镇北将军,是太武帝的刀,是百姓的灯。就算血溅长江,他也要把这护民的路,走到底。

沙云一瘸一拐地走过来,用脑袋蹭他的手背。陈五蹲下来,给它擦药,沙云疼得直抽气,却没躲开。他望着沙云的眼睛,那里映着夕阳,映着龙旗,映着所有他要守住的光。

他知道,这光,会化雪,会生根,会在长江两岸的废墟上,长出漫山遍野的甜。

而此刻,长江的南岸,刘宋的守将正望着北岸的烟尘,手心里全是汗。他摸出怀里的密信,信上的字迹还带着墨香:"魏军退了,速派人收尸,赈济百姓。"

夜风卷着信角,把"济"字吹得猎猎作响。

陈五站在北岸的土坡上,望着长江的波涛,完全没注意到,南岸的百姓正把麦饼塞进返乡士兵的手里,把草药缠在他们的伤口上。

他只知道,今日,他要带着甜卫,带着麦饼,带着所有他要守住的人,回甜市,去守住大魏的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