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武不禁笑了起来,“寨主此言甚是有理。”
赵言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向朱武,商讨如何攻打淮西军在清河岸边设立的营地。
“据王定六兄弟所言,”
朱武分析道,“此次淮西军来山东的人数大约三千,他们在袭击梁山船只时损失了六七百人。
今日大火又烧毁了他们五六百人,算下来,那淮西军在清河边的营地中,应该只剩下了一千余人,不足两千。”
“不过对我们来说,这依然是个棘手的问题。”
“确实如此。”
赵言也点头附和。
此次下山,因担心阮小二等人安危,匆匆赶来救援,带出的全都是骑兵。
在快速救援作战中,骑兵的确占据优势。
但如今面对坚守营寨的淮西军,骑兵的作用便大打折扣了。
缺乏攻坚能力的骑兵,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乏力。
赵言绝不会傻到用骑兵强攻淮西的坚固营寨,那不仅难以成功,还会付出沉重代价。
骑兵的培养远比步兵复杂,即便淮西营寨最终被攻克,损失也将无法避免。
朱武叹了口气:“事已至此,只能赶到清河岸边,再根据形势决定对策。”
遗憾的是,未能生擒淮西军主将杜壆,否则或许能获得更多情报。
赵言也深感惋惜,他们是在击溃淮西军后,才从俘虏处得知,带领伏击梁山的正是王庆手下大将杜壆。
然而,当他们抵达战场时,杜壆却带着几名部下离开了,待淮西伏兵全灭,依然不见其踪迹。
梁山方面决定继续推进,在清河岸边再谋划如何应对淮西营寨。
另一边,杜壆目睹梁山焚毁埋伏树林后,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已被识破。
他眼看着属下或葬身火海,或被迫撤离树林后惨遭围杀,内心悲愤不已。
不过,杜壆能赢得王庆的信任自有缘由。
他冷静沉稳,深知若梁山从降将口中得知埋伏之事由他主导,必然派骑兵全力追捕。
于是,未等树林之战结束,他便带着残存的亲信撤往清河岸边的营地。
只是,当初率五百人出征,如今归来时人数已大减。
只剩寥寥数人守在身旁,此情此景令负责防守营寨的段三娘与柳元皆面露阴沉。
“老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段三娘几乎是从齿缝间挤出这句话,语气冰冷至极。
“你带出去的五百精锐将士,如今人呢?为何一个都不曾回来?”
“难道他们……全都……”
“夫人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