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日后,
袁朗率五百部下乘船从清河返回徐州,
随行带回价值二十二万贯的珍宝。
仍是李助亲自押送,
将这些财宝悉数交给梁山。
赵言未再刁难王庆,
直接交付约定的五万斤生铁。
“话说回来,赵寨主,”
李助忽然开口,
“贵寨攻破我们淮西营寨时,”
“是否俘获了士兵?”
“船上船工可否交还?”
“贵寨能否网开一面?”
“李先生,莫要得寸进尺,”
朱武冷声道,
“此次实因贵方冒犯梁山,
我家寨主宽宏大量,”
“这事就此作罢。”
“你们淮西还想索回战俘?”
“这要求实在有些过分。”
李助虽心中不满,却只能勉强挤出笑意:“这些士卒对我们淮西而言极为重要,赵寨主能否网开一面?”
赵言摇头道:“梁山有我们的规矩。
有些事并非我一人能定夺。
按军规,被俘敌军需留在梁山劳役以赎罪过。”
“这些人去向已定,李兄回去转告贵寨主,此事不必再提。”
李助无奈叹息,拱手告别离去。
“王庆倒真敢想!”
栾廷玉轻笑,“俘虏的士卒,竟还想讨回去?”
“哪怕没结果,也该试试。”
朱武笑着接口,“这次我们俘获的淮西军士多达两千余人,另有两百多船工,总得有个安置之处。”
然而,这些淮西士兵并未如赵言所言全数充作苦力。
毕竟,他们都是王庆手下精锐,虽不及梁山战士,却也远胜普通草莽。
若善加训练,令其效忠梁山,日后出征淮西时,这些人便是最好的先锋。
至于那些船工,更易处置。
直接派往阮小二与张顺部下,即便不能编入水军,至少也能胜任泊中商船、客船的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