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月亮挂在天上,清泠的月光给佛明寺罩了一层薄霜。
远处玉带河上漂浮着零零散散的花灯。
白日里人挤人的佛明寺外院大殿,这会儿只剩下黑黢黢的轮廓。
琉璃瓦倒是吸足了月光,幽幽地泛着蓝。
僧人们全部聚集到内院。
声闻堂*内黑洞洞的,只深处有那么几点豆大的香火头,忽明忽暗,如同沉睡巨兽微弱的呼吸。
守夜的僧人缩在墙角暗影里,身子佝偻着,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真像个石墩子,纹丝不动。
只是胸膛有着极微弱的起伏。
木鱼声“笃…笃…笃…”隔很久才响一下,又慢又沉,每一下都仿佛敲在夜的寂静里。
守夜僧脚边的小油灯,灯苗儿被门缝里溜进来的风吹得不安分地摇曳、拉扯,忽高忽低。
他手里那本翻毛了边的经书被映得光影斑驳,纸页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也跟着明明灭灭地跳动,像一群慌乱的小虫。
般若堂*则热闹些,诵经声嗡嗡的,低沉而持续,隔着厚实的门板传出,不高亢,但绵长不断,浸润着整个院落。
“几位施主,老僧释玄度,乃是北院首座。”
一位身着深灰色海青的和尚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廊下阴影交界处,双手合十,微微欠身。
他面容清癯,目光炯炯,身形挺拔,月光勾勒出他沉静的轮廓,虽看上去是中年模样,但实际上已经有七百多岁了。
陆桥赶忙肃容,同样合十躬身还礼:“法师,请问笔仙的情况怎么样了?”
释玄度眼帘微垂,念诵佛号:“阿弥陀佛,神笔已经由南院的师兄交于我等,医僧正在为笔仙检查。若几位不等月梅施主,可随老衲移步。”
陆桥略一沉吟:“劳烦法师带路,月梅队长现在参加报告会,我们先去看看笔仙。”
柳雨薇秀眉微蹙,美眸中掠过一丝探究:“法师,南院和北院是…什么关系?”
释玄度做了个“请”的手势,步履从容地领着几人沿长廊前行,一边温言解释:“我北院修大乘佛教,南院修小乘佛教。”
陆桥顿了顿,着实吃了一惊,惊诧地说:“大小佛教都在佛明寺?”
释玄度嘴角噙着微笑:“不错。当初陛下力排众议,要在这里建立一个集大成的佛教圣地,以此彰显学派之气度,故而划分了南北院,大小佛教具在此,所以才叫‘佛明寺’。陛下将两派比作日和月,也有融合之举在里头。”
“什么是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老周挠了挠后脑勺,一脸好奇地凑近了些。
释玄度含笑,耐心说道:“大乘佛教修的是菩萨道,旨在成就佛果,普度众生,为利众生愿成佛;小乘佛教修的声闻道,旨在证得阿罗汉果,解脱个人生死,厌离轮回,追求自我解脱。”
老周更懵了,但嘴上却习惯性地应和:哦哦哦,原来如此,明白明白。
北院首座释玄度领着他们穿越由青石板铺设的主径。
这种道路连接大殿、禅堂、藏经阁、僧寮区等区域,石板大小不一,边缘不甚规整,表面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得光滑,甚至有些微凹陷,缝隙里顽强地生长着细小的青苔或地衣。
这种道路在雨后,石板颜色会变深,缝隙蓄水,倒映天光。
最终来到如意寮(liáo),也就是医疗区。
这里位于内院相对僻静、通风良好的一隅,靠近水源和药圃。
既方便取水制药,也减少病气对主要修行区的干扰。
如意寮门槛略高,防虫防潮。
门楣悬一小木牌,刻“如意”。
如意寮内是环境优雅的宽敞小院,与普通禅房没什么两样,平房与长廊在院中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