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重生1980:从万元户到商业帝国 > 第120章 新生(第1页)

第120章 新生(第1页)

她的任务,是为这个新生的“飞跃电子有限公司”,搭建一个完整、合规、且能最大化享受政策红利的财务与税务体系。

她一头扎进了飞-跃厂那间尘封多年的档案室。里面的账本,乱得像一团打了死结的毛线。假账、烂账、糊涂账,层层叠叠,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国营大厂,是如何一步步从辉煌走向衰败的。

她带着两个从平江税务局借调来的年轻助手,没日没夜地核对、整理、甄别。她的专业和严谨,让飞跃厂财务科那几个原本抱着老资格,对她爱答不理的大姐,也变得心服口服。

“沈科长,这笔给红星机械厂的‘协作费’,都十年了,一直挂在账上,对方厂子都没了,您看怎么处理?”

“做坏账核销。把当年的合同、发票、还有红星机械厂注销的工商文件,全部找出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我们去税务局申请核销,一分钱的损失,都不能白担。”沈知微头也不抬地吩咐道。

她的干练和专业,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旧飞跃的沉疴烂肉。

这天晚上,集团财务总监赵海,找到了江彻的办公室,神情凝重。

“江总,我们都快被那五万多台旧电视机给拖垮了。”赵海把一份报表拍在桌上,“为了收购它们,集团的现金流已经见底。现在每个月光是仓储和维护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个大包袱甩掉?”

江彻看着报表,脸上没什么表情。“谁说它们是包袱?”

“难道不是吗?”赵海不解,“这种黑白电视,在沪上连收废品的都不要!”

“沪上不要,不代表别的地方不要。”江彻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中国地图,铺在桌上。他用红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巨大的圈,把那些远离沿海大城市的,广袤的内陆和农村地区,都圈了进去。

“这里,有八亿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辈子都没见过电视机是什么样。对他们来说,能看到影像,听到声音,就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黑白还是彩色,重要吗?”

赵海愣住了。他是个科班出身的金融专家,习惯了用数据和模型看问题,却第一次,从江彻这里,听到了一个如此……宏大,又如此质朴的视角。

“可是……他们买得起吗?渠道呢?”

“这正是我要让你和钱斌去办的事。”江彻的指尖,在地图上轻轻敲了敲,“去联系全国供销总社。”

风暴,总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悄然酝酿。

研发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旧电视机的处理方案也已定下,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江彻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厂里开始出现一些流言。

“听说那个新来的沈科长,是江总的人,年纪轻轻就管着咱们的钱袋子,也不知道懂不懂行。”

“研发部那帮人,天天关在屋里瞎捣鼓,能搞出什么名堂?还不如以前,喝喝茶看看报纸。”

“工资翻倍?我看是画大饼,等他把厂子掏空了,拍拍屁股走人,倒霉的还是我们。”

这些话,像蚊子一样,在工人们耳边嗡嗡作响。虽然大部分工人都沉浸在重燃的希望里,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开始动摇。

江彻知道,这是有人在暗中搅动人心。

他把目光,锁定在了采购科科长,郭德平的身上。

郭德平,四十多岁,是厂里的老油条。在旧飞跃厂,采购科是个油水丰厚的部门。他平日里总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见谁都客气,但江彻能看到他笑容背后,那份被打扰了安逸生活的不满和警惕。

特别是当江彻宣布,所有核心零部件,将由集团统一全球采购,绕开采购科时,郭德平脸上的笑容,明显僵硬了一下。

这天,江彻不动声色地把钱斌叫到一边。

“你去查查,郭德平科长,最近都跟些什么人来往。尤其是,有没有跟我们厂子以前的供应商,有过来往。”

钱斌一愣,随即领会,脸上露出一个“我懂的”的表情,拍着胸脯领命而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