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雄鸡版图的鸡冠位置,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有一座独具风情的城市——抚远市。它是中国最东部的县级行政单位,如一颗镶嵌在鸡冠的宝石,散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一、区域概况
抚远市辖区面积达60471平方千米,边境线长达212公里,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南邻饶河,西接同江。地势低洼,地貌分为低山地、漫平原、低平原、洪泛地四种类型,属大6性季风气候,夏季短暂炎热,冬季漫长严寒,春季多风,夏季多雨。
截至目前,抚远市辖7个镇、3个乡。抚远镇作为市政府驻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基础设施完备,街道宽敞整洁,高楼大厦林立,商业氛围浓厚,各类商场、市、酒店一应俱全,满足着居民和游客的日常需求。夜晚,华灯初上,热闹的夜市充满烟火气,美食摊位散着诱人香气,人们穿梭其中,享受着悠闲时光。
寒葱沟镇自然资源丰富,寒葱等野生植物遍布山林。农业是当地的重要产业,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大片的农作物,大豆、玉米、水稻等在这里茁壮成长。寒葱沟镇还积极展特色农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此外,寒葱沟镇的旅游业也在逐步兴起,利用周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
浓桥镇位于抚远市中部,交通便利,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的工业和农业协同展,拥有一些小型工厂,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将当地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方面,以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形成了规模化的种植模式。浓桥镇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了一些生态公园和休闲广场,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乌苏镇位于我国版图的最东边,是中国最小的镇,也是国人每天早晨较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素有“东方第一镇”的美誉。它东临乌苏里江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编组站卡杂科维茨沃镇隔江相望,西与浓江乡、浓桥镇接壤,北临黑瞎子岛镇、通江镇,南接前哨农场、海青镇,总面积27707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浓郁的边境风情。乌苏镇的哨所被誉为“东方第一哨”,是中国最早见到太阳的哨所,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感受那第一缕阳光的温暖。乌苏镇还是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场,渔业资源丰富。
抓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保留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抓吉镇的居民以渔业和农业为生,他们传承着先辈的技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近年来,抓吉镇积极展旅游业,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开了一些旅游景点,如古老的村落、民俗博物馆等,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通江镇地处边境,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这里的边境贸易十分活跃,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往来。通江镇的商业街道上,中俄文标识的店铺琳琅满目,售卖着各种中俄特色商品。除了贸易,通江镇的旅游业也独具特色,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界江风光,体验中俄边境的独特风情。
海青镇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有广袤的田野、清澈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生态环境优美。海青镇的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为主,生产的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此外,海青镇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人们在闲暇之余会到河边捕鱼,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黑瞎子岛镇因位于黑瞎子岛上而得名。黑瞎子岛是中俄两国共同拥有的岛屿,岛上生态资源丰富,有东极塔、湿地公园等景点。黑瞎子岛镇依托这些旅游资源,积极展旅游业。游客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独特的自然风光,了解中俄边境的历史和文化。同时,黑瞎子岛镇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鸭南乡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主要种植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农产品产量高、品质好。鸭南乡还注重展畜牧业,养殖牛羊等家畜,形成了农牧结合的展模式。近年来,鸭南乡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浓江乡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这里的林业资源为当地的经济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浓江乡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渔业也有一定的规模。在农业方面,浓江乡积极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浓江乡也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拉洪乡以农业和渔业为主要产业。这里的农民善于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展特色农业。别拉洪乡种植的水稻,由于土壤肥沃、水质优良,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渔业方面,别拉洪乡的渔民们在别拉洪河上捕鱼,主要捕捞鲤鱼、鲫鱼等鱼类。近年来,别拉洪乡还展了乡村旅游业,让游客能够体验到乡村生活的乐趣。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早在6000年前,肃慎人的先世就在抚远地区繁衍生息。公元前11世纪初,肃慎人同中原王朝建立联系并臣服纳贡。秦汉时,抚远属肃慎;魏、晋、南北朝前期属挹娄;隋朝至唐朝初期,属黑水靺鞨统治区域;唐朝中后期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立勃利州刺史,后又设“黑水都督府”;辽代属女真五国部;金代属胡里改路;元代先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明朝在抚远地区建立“兀者揆野木千户所”和“乞勒尼卫”,先属辽东三万卫指挥使司,后归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清属宁古塔将军。
宣统元年(19年),清廷照准在临江州东境乌苏里江附近设置绥远州,隶属吉林行省东北路道管辖。民国二年(1913年)改绥远州为绥远县,划归吉林省依兰道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绥远县更名为抚远县,直隶吉林省为三等县。康德元年(1934年)伪满州国改行帝制,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抚远县划归新设的三江省所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改东北为九省,将伪三江、东安两省合并为合江省,抚远县为合江省管辖。1951年4月,抚远县建制撤销,改为抚远渔业特区,原所辖东安区划给饶河县。1952年8月,抚远县建制恢复。1959年3月,原富锦县所辖同江镇及部分公社划归抚远县,县政府迁至同江镇。1966年初,复设同江县,抚远县在原国营渔场的基础上重建,实行全民所有制体制,县政府仍设在抚远镇。1978年取消全民所有制。201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抚远归省直接管理,行使地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6年1月15日,抚远撤县建市。
抚远原名“伊力嘎”,赫哲语意为“金色的鱼滩”。这里是满族肃慎人的祥地之一,融合了汉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多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桦树皮制作技艺、伊玛堪说唱艺术等在这里代代相传。黑龙江的渔猎文化在抚远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形成了极具地域风格的华夏东极边陲饮食文化。
三、历史人物
在抚远的历史长河中,虽没有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但有许多平凡却伟大的人物。在抗日战争时期,抚远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众多无名英雄为保卫家园,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他们有的参加抗日联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有的为抗日联军提供情报和物资支持,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
在文化传承方面,一些赫哲族老人默默坚守着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他们不辞辛劳地传授鱼皮画、桦树皮画等制作技艺,让赫哲族的文化瑰宝得以延续。他们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使赫哲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绽放光芒。
四、必游景点
(一)黑瞎子岛
黑瞎子岛是中俄两国共同拥有的岛屿,岛上生态资源极为丰富。东极塔矗立在岛上,宏伟壮观,登上塔顶,可俯瞰全岛美景。黑瞎子岛湿地公园内,芦苇摇曳,水鸟翔集,乘船探秘,能欣赏到独特的湿地风光。岛上还有一些中俄边界的界碑和纪念设施,让游客能深刻感受到浓厚的边境文化气息。在这里,还能看到棕熊等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东极广场
东极广场是我国6地领土最东端的地标性景观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四十米转体的东极标志,造型宏伟,气势非凡。广场上的东极宝塔庄严肃穆,在这里可以俯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两江交汇的壮丽景色,感受祖国东极的独特魅力。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这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日出,开启美好的一天。
(三)乌苏镇
乌苏镇位于我国版图的最东边,是“东方第一哨”的所在地。这里是世界上最小的镇,虽小却景色迷人,有着浓郁的边境风情。小镇对面就是俄罗斯的卡杂科维茨沃镇,站在江边,能看到对岸的异国风光。乌苏镇还是中国最大的大马哈鱼场,渔业资源丰富,游客可以品尝到新鲜美味的大马哈鱼。
(四)抚远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