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驱车前行。
等他走远后,韩非问道:“他是蒙氏一族?”
高景斜眼看他:“你难道不知道,秦国蒙氏是姬姓?”
韩非茫然道:“那你又为何说起子姓蒙氏?”
“我不是说了吗,随便说说!”
高景懒得理他,自顾自看书。
终于明白,原着中蒙恬为何写信给章邯,称他为弟弟了。
大族难以承受战乱,为避免灭族,常会分族、迁族,但这类事情必须秘密进行。
景山曾是宋国之地,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但三国内并无蒙氏一族
总不能都死光了吧?
马车内,韩非与高景正在讨论如何在韩国推行变法。
韩非显然主张以“法”治国,但高景却有不同看法。
“乱世当用重典,这我明白,但这次韩国变法,并非为了强韩,而是为未来统一的华夏一族寻找一条生路!”
高景摇头说:“需要法,但不能是‘苛法’,必须是‘仁法’!”
韩非也摇头说:“‘仁法’?小师叔难道认为‘仁政’就能让天下太平?”
高景清楚,韩非心里另有打算,想着等韩国强大后继续对抗秦国。
自然不会直接告诉他,所以高景只是说:“‘仁政’不好吗?”
韩非说:“你莫非忘了滕国和宋国?”
高景说:“你莫非忘了滕国与宋国?”
韩非笑道:“这两国如今在哪里?”
高景说:“诸侯混战,滕宋两国灭亡,是因为他们弱小,并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制度。”
韩非想了想,说:“这方面我确实不了解,请小师叔指点。”
高景点头说:“宋国在宋康王时推行‘王政’,东败齐、南败楚,一度重回‘春秋五霸’之列,正因如此,齐楚魏三国才联手灭了宋国,瓜分其地。
即便如此,宋国的商丘、陶丘、彭城等地,仍是如今天下最富庶之地。
滕国是毫无疑问的小国,实行的是‘仁政’。
当年滕元公滕弘因国小,向孟子请教: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楚之间,该投靠哪一国?
孟子回答:谋划这事不是我能力所及。若一定要说,只有一条路:深挖护城河,加固城墙,与百姓共守城池,使百姓宁愿献出生命也不逃离,这样就能行得通。
事实上滕元公也做到了这一点,以当时宋国的国力攻打滕国,就像如今秦国攻韩国一样。
结果号称‘五千乘之劲宋’的宋国,花了三年多才灭掉滕国,四代滕国国君死于城头,滕城百姓无论男女,都奋力抵抗。
打完滕国后,宋国无力再攻齐国,也就给了齐楚魏三国联手灭宋的机会。
如果韩国能做到滕国那样,还会畏惧秦国吗?”
韩非听完,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