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变法,高景却能让所有大臣心甘情愿支持
我比不上小师叔,太多了!
这个时代,人口分布很集中。
比如某一地,只有一座两里地大小的城池,并不大,最初是王族和贵族居住的地方。
后来百姓会自动聚集在城池周围生活,住所、市场、田地等,都是围绕城池而建,这样的聚居地称为“邑”。
所谓“食邑”,是指城池外聚集的百姓。
邑位于城外,没有城墙保护,一旦打仗,往往被掠夺,百姓无辜受害。
“城池”和“邑地”合在一起,才称为“县”。
所以这时候,县令的地位很高,掌管这片土地的一切事务。
荀子曾经做过一县之令。
而偏远之地人烟稀少,大多位于国境边界,但又不能放弃,于是设置了“郡”,派兵驻守。
因此,这个时代的土地,要么人口密集,田地不够耕种,要么就空置着。
高景的目的就是将人口分散到韩国各地,开垦新的田地。
所以需要开放封地,拆分氏族。
“具体的,我稍后会给出详细的施政方案。”
高景说得口干舌燥,道:“接下来,请司寇宣布新韩法,大家一同商议,修改,尽量让所有人都愿意遵守!
不过我先说在前面,新韩法一旦定下,有人违犯,休怪我不讲情面!”
该给的好处都给了,包括财物和官职。
人口被分散后,许多职位需要填补,虽然都是小官,但终究是官,没人嫌弃。
“司寇!司寇!韩非!”
韩非猛然惊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出列道:“父王,右相,韩非所编新法,共十八条,其中细节共计六百四十三条,涉及田律、仓律、关市律、工律、均工律、徭律……”
高景忍不住咂嘴,这种繁琐的工作,果然该交给韩非来做!
紫兰轩。
经过改造的紫兰轩,虽然依旧奢华,但少了风月气息,多了几分典雅庄重。
紫兰轩的女子不再极力卖弄风情,而是变得端庄,使紫兰轩突然安静下来,但这种安静中隐约传来悦耳的琴声。
包厢内,紫女跪坐在案前斟茶,耳边听到高景说道:
“冯君可知道‘冯谖市义’的典故?说起来,这冯谖与冯君同姓,莫非有什么渊源?”
高景对面,是个衣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此时面对高景,却十分紧张,不时擦拭额头的汗水。
他闻言连忙道:“下官不知,不知冯谖是谁……”
“要多读书啊,冯君!”
高景靠在案几旁,摇头叹息道:“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喜欢养门客,这个你知道吧?”
冯氏的封君连忙点头,说:“右相曾点评七国四公子,这孟尝君田文正是四公子之一,下官自然听说过。”
“这冯谖,就是田文的门客!”
高景点头,接着说:“当年冯谖替田文到薛邑收‘息钱’时,曾问田文:债收回来后,要买什么东西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