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 第273章 疆域无几(第2页)

第273章 疆域无几(第2页)

此言一出,众人齐声道:“我们选第二条!”

高景含笑行礼:“祝诸位家族繁荣昌盛!”

“多谢大良造!”

步出房间,高景见卫庄候于门外,笑道:“你来此何干?”

卫庄凝视他片刻,道:“以一学堂化解内部反对,郡守手段高超。”

高景惊讶:“你还在介怀?这是讽我还是赞我?”

卫庄道:“我不解,你若真想为平民谋出路,何不直接行首个方案,亲建面向百姓的学堂?如此,平民皆感念你的恩德,你将成为圣人。”

高景叹道:“平民学堂开销甚巨,我身为郡守,筹钱尚易。但天下一统后,其他官员未必有财力效仿。让富庶氏族兴办族学,控制氏族与平民比例,这才是官员普遍可为,政策方能延续。”

卫庄忧虑:“平民与氏族同窗,恐受轻视欺凌。”

高景沉吟:“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予平民上进之路,若连此等苦楚都不能承受,终难成大器。我能做的仅限于此。况且……”

高景微笑:“氏族亦非愚钝,见平民上进之毅力,自会有所抉择。”

卫庄冷笑:“选择,乃鬼谷纵横之术!”

高景正色:“此乃儒家权衡之道!”

卫庄无语,叹息:“韩王……”

“儒家善学,何谈窃取。”高景不以为意,反觉自豪。

高景挥手道:“韩王之事,今还有谁人在意?失王位,他不过凡人一枚。乱世之中,亡魂无数,谁会关注一个死者的过往?放下吧,一切已成过往云烟。”

儒家与墨家,皆是支脉众多的学派。墨家三分,内斗不休,实力大损。儒家虽分八系,但对外依旧同称“儒家”,各有侧重,故儒家未衰,再度显赫。

“子思之儒”中,尚有“子夏之儒”一支。然时下,“子夏之儒”已非儒家主流。荀子曾贬他系为“贱儒”,遭排斥,“子夏之儒”亦因理念不同被轻视。各儒系皆望君王顺从其意。孟子见齐宣王,仅被视作招贤之幌,遂毅然离去,归邹国讲学,不愿折腰。唯独“子夏之儒”倡“经世济用”,顺应君王,为其效力。此谓“经世济用”,即服务君王,与时俱进,育国家栋梁。此派思想驳杂,兼收并蓄实用之学。荀子之“学以致用”,亦为其观点之一。日后,“子夏之儒”渐成儒家正统,儒家始迎君王之意。

“子夏之儒”源于子夏,段干木为其传人,魏国人,仕于魏。

久藏的小马车再度启程,仅载高景与典庆二人。

高景向典庆道此行目的:“魏文侯时,段干木教魏国贵族,此儒系育魏国众多英才,魏国百年霸业,赖以维系。魏国后成秦国人才库,亦因此故。”

典庆默言:“即便如此,也不值得你弃颍川事务,冒险赴魏吧?”

高景笑道:“魏国邻秦,今有颍川郡,魏国不敢轻举妄动,宵小之辈亦难伤我,此行无虞。”

典庆道:“仍太过冒险。”

高景挠头:“我须亲往之因甚多。‘子夏之儒’有‘君王用权之术’,倡君王习权术,鉴史明智,与法家‘察势’、‘用权’相近。魏文侯虑此派儒生所育人才不为魏国所用,故限其招平民。”

魏国今已日薄西山,倾覆在即,此时援手,更显真情,我自往请,方表诚意!

子夏儒学源自魏国河西,亦称河西儒学。

秦取河西后,子夏儒学分流,一入秦,一回魏。

秦尚法治,子夏儒学近法,融入秦者,育众多法吏,偏离儒家本真,归法家矣。

真传犹在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