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则默然不语。
卫庄冷冷问道:“他任颍川郡守,那你呢?”
“我将前往三川郡,此番召集你们,便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是留在颍川,还是随我去三川。”
高景解释一番,又对扶苏介绍道:“此乃张良,张子房,张家五代为韩国之相,颍川郡事务皆由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其才能。”
扶苏郑重行礼,言道:“扶苏拜见张良先生!”
张良回以礼数,回应:“张良拜见扶苏公子。”
“此位乃韩非,昔日韩国九公子,颍川郡之法令皆出其手,编纂、推行、执行,无一不精。”
扶苏再度行礼:“扶苏拜见韩非先生,先生才情卓绝,父王时有提及,扶苏亦曾研读先生之作,受益良多!”
韩非亦不再缄默,还礼道:“韩非拜见扶苏公子。”
“这位冷峻之士乃卫庄,鬼谷纵横之杰,颍川郡之安定,百姓之安康,皆因他之功。”
扶苏满怀敬意:“扶苏拜见卫庄先生,盖聂先生亦常言及您!”
卫庄神色微和,回礼:“见过扶苏公子。”
扶苏之随和真诚,令三人颇有好感。
高景含笑言明此行目的:“吾此行咸阳,意在说服大王,令扶苏公子早日历练。公子尚无治理经验,贸然登基,施政有误,后果难料。故而提前学习,以备将来。”
扶苏诚挚行礼:“先生言,三位去留自决,但扶苏年幼无知,恳请三位留下,真心求教!”
言罢,深深鞠躬,久不起身。
卫庄三人相视,面露犹豫。
高景沉默旁观。
韩非终不忍,上前扶起扶苏,苦笑:“公子请起!”
卫庄忽转向高景,问:“你确定他乃未来秦王?”
高景摊手:“此事难以定论,只看治理成效。未来几年,尚有胡亥,亦将治理一方,或将二者中选。”
卫庄又问:“那胡亥,性情如何?”
高景微笑:“扶苏倾向儒家,心怀仁德;胡亥则倾向法家,心思复杂……言尽于此。”
卫庄沉默片刻,向扶苏行礼:“我愿留下。”
扶苏大喜,连忙行礼:“多谢卫庄先生,扶苏若有错处,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自当如此。”卫庄冷淡回应。
张良轻叹:“张良亦愿留下,辅佐扶苏公子!”
“多谢张良先生!”
唯独韩非未表态,众人目光聚焦于他。
韩非苦笑:“我还有何选择?昔日或会选胡亥,因其倾向法家。但观今日颍川百姓,师叔之‘民法’较我之‘王法’更得民心……我亦留下!”
扶苏诚挚致谢:“韩非先生及诸位,感激不尽!扶苏必当勤勉向学,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行人礼毕,言:“我等拜见公子!”
高景点首示意:“无需多言,尔等先回,我带扶苏公子四处看看。”
三人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