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出手了!”胡亥怒摔桌上物,“我眼看就要胜利,他凭何叫停?”
“世子冷静!”赵高双手叠腹,神色平静,“高景既出手,何谈胜券在握?反之,他愿再给世子机会,未尝不是幸事。”
胡亥心有不甘:“有何益处?我领兵平息颍川之乱,本是手到擒来的大功,而今近在咫尺,却无法摘取……”
“高景出面,颍川真的已乱了吗?”
赵高反问:“兄弟阋墙,何不共御外侮……高景之意明显,反对内讧。”
胡亥神色阴晴不定,半晌叹道:“老师,接下来如何是好?”
赵高赞许地望着他:“世子有两个抉择,一是救援李信大军,二是直取寿春,看世子如何定夺。”
胡亥愕然:“攻占寿春?就凭一万五千颍川军?”
赵高笑了:“世子莫小觑颍川军之勇……且楚国四十万大军正与李信对峙,寿春兵力空虚。”
胡亥眼中闪过一抹亮色!
……
旧楚公子昌平君芈启成功占领陈郢,宣称失地复得,陈郢百姓纷纷响应,重归楚国。
非是百姓多么尊崇楚国,只因他们深知“胜者为王”。
芈启若败,他们便为秦人,被迫从逆;若胜,他们便是忠于故土的楚人。
此乃乱世百姓求生之道。
随风摇摆,只为存活。
芈启身为秦丞相多年,自然明了此理,但仍动员百姓,壮大声势。
控制陈郢只是手段,真正目标是李信麾下的二十万大军。
大本营被占,秦军士气必挫,军心难聚。
彼时,便是楚军之机。
剿灭昌平君及其麾下农家与楚系兵马,数万精兵足矣。
但陈地数十万百姓,却需大军……这也是李信不得不全军撤退之因。
陈地不宁,补给线难稳,前线将士何以安心作战?
秦楚交兵,无暇安抚百姓,唯有武力**。
此乃乱世,百姓无奈。
……
然而,扶苏率领颍川军至陈地,以自身口号劝降,百姓纷纷归顺。
扶苏为秦王长子,身负半份楚人血脉!
此乃其优势!
加之颍川军之威……
是夜,陈地城门为扶苏而开。
“章邯将军,请告之全城,赦免百姓之罪,安抚民心,一切责任由我扶苏一力承担!”
章邯深深一望扶苏,行礼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