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来法治严明,支持者众多,几占朝堂半数。
“臣反对!”
突然有人出列:“臣以为,如今天下一统,应分封皇子于各地,辅佐陛下治理。”
……
此人乃谏议大夫淳于越,儒家在秦之代表。
嬴政不语,拿起一卷竹简细阅。
良久,嬴政放下竹简,看向高景:“景纯,你意下如何?”
高景沉思片刻,答道:“陛下,周天子分封,却致郑庄公抗命,几欲弑君。此后周室衰微,无力讨伐,天子威严扫地,战乱四起。周天子中箭而亡,礼乐崩塌,方有邓析制‘竹刑’、百里奚变法、赵盾立新法、士会立法……
如今天下一统,前所未有,礼治、法治、分封,各有利弊。
《晏子》有云:明君善用他人之长以补己短,用人之厚以补己薄。
臣以为,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择优而从,以安天下。”
嬴政沉默片刻,亲自执竹简走**阶,来到高景面前,正色道:“此《治国策》,朕已熟读千遍,以为万世之基皆在其中。
今朕将天下托付于你,望你为大汉奠定千秋伟业。”
高景深吸一口气,躬身接过竹简,坚定答道:“臣,遵命!”
“啪嗒!”
高景落下一子,满面笑容地端起茶杯轻酌。
嬴政凝视棋盘良久,终放下了棋子,叹道:“景纯昔日论兵,提及‘形’与‘势’,今你势强,朕本不应与你对弈。”
高景直言不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为气魄,亦或为愚行。”
嬴政轻叹:“敢言朕愚者,唯景纯耳。”
高景微笑:“总得有人为陛下提个醒。”
嬴政摇头,递上一份奏折给高景。
高景接阅,朗声念道:“李牧奏报,七月二十,率十万铁骑出九原,夜袭匈奴,深入百里,**三百里,斩敌三万,俘男女二十余万,牛羊百万余……我军伤亡五千,现押俘至九原,请旨处置。”
嬴政笑道:“景纯似乎小看了匈奴。”
高景皱眉反驳:“陛下未曾深思,一匈奴部落何以有如此众多之人与物?”
嬴政一愣。
高景正言:“正如陛下统一中原,匈奴亦在统一之路!”
嬴政复阅奏折,几遍之后,方叹:“一叶知秋,若非景纯提醒,朕尚未察觉。”
“李牧所俘,便去修长城吧。至于朕的皇陵……且缓。”
高景赞道:“陛下圣明。”
嬴政置奏折一旁,收拾棋子,随口问道:“景纯如何看待‘儒以文乱法’?”
“韩非之言。”高景边收棋子边答。
嬴政追问:“景纯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