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胸怀苍生,但这种无私大爱,实则近乎‘无情’,‘仁’亦转而为‘不仁’,故道家有言:‘圣人不仁,视百姓若刍狗’。
高景卧床,闭目似眠。
旁侧,一稚童约莫五六岁,手执书卷,有模有样诵读。
“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子曰:质朴胜文采则粗野,文采胜质朴则虚浮。文采与质朴兼备,方为君子。
曾子曰:士人须有远大抱负与坚韧意志,任重道远。以仁为己任,何其重也?至死不渝,何其远也?
子曰:譬如筑山……”
童声戛然而止。
稚童悄然靠近高景脸庞,审视良久,确信其已入梦乡,遂悄然起身,小腿轻迈,欲溜出房门。
临门一刻,房门乍开。
稚童惊慌,连滚带爬回归原位,慌忙拾起遗落之书。
明珠推门而入,见状忍俊不禁,指向孩童手中之书。
稚童方觉书倒持,连忙正色低语:“明珠姨娘,我已倒背如流,故而反读。”
“倒背一篇来听听?”
高景忽而睁眼言道。
“父亲!”
稚童眼珠一转,奔至高景身旁:“《论语》已毕!”
高景未戳破,轻拍其臀,笑道:“去吧,寻你母亲玩乐。”
“可以玩了!”
稚童欢呼,雀跃而出。
明珠轻声叮咛:“慢些,勿急。”
“男儿当多历练。”
高景起身,拭面问道:“何事?”
明珠附耳低言:“盖聂寻得那孩子了。”
高景微怔,旋即叹息:“寻得便寻得吧……他这些年也辛苦了。”
明珠为高景理发,问:“君上若不欲其寻得,他必无果……君上心意究竟如何?”
高景苦笑:“我自亦徘徊不定。”
明珠讶异:“少见君上如此犹豫。”
高景再叹:“盖聂寻得那孩子,意味着诸事将启。我可借此肃清国内余孽……但皇上恐不悦。”
明珠不解:“皇上何以心情欠佳?”
“盖聂与皇上自幼相识,一直伴其左右,虽身份有别,情谊却真。”
高景慨叹:“盖聂寻得那孩子,意味着他将离开皇上……皇上视此为背叛。”
明珠顿悟:“故陛下迟疑不决?”
“然也。六国余党、墨家、农家之辈,表面顺从,皇上难以动手,实则伺机反秦。”
高景无奈言:“犹如暗夜狼群,伺机撕咬帝国……威胁不大,却甚是恼人。”
“皇上欲扩张疆土,必先平内患,借此清除隐患,亦是良策。”
明珠惑:“此辈对盖聂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陛下之意,他们会针对盖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