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圣旨的意思是,答应和大秦联姻,然后立公主为皇太女,大楚的储君,未来的女帝,是这个意思吧?
百官们纷纷面面相觑,互相震惊的交换眼神。
最后,不知是谁率先开口,倒抽了一口冷气。
紧接着,整座金銮殿像是一滴冷水溅进了油锅,瞬间炸开。
“册立皇太女?还要和大秦联姻?这……”一位老臣太过震惊,手里的笏板都掉到了地上。
“这、这怎么能行!公主既为皇太女,又怎能嫁与他国皇子?”
“可圣旨上说了,是先允婚,再立储……”
“这有区别吗?”
“当然有区别……”
大秦国力强大,若先谈立储,再谈联姻,难免会让大秦觉得大楚有恃无恐,意图掌控,反而可能会激化两国的矛盾。
而先允婚,既能展现大楚的诚意,又能借秦渊的身份牵制大秦,减少公主继位的外部阻力。
其次,还能借联姻来堵住内部的反对声音。若朝臣反对立储,便是在破坏两国的邦交;
若反对联姻,便是在质疑皇太女的选择。如此一来,即便有老臣坚守祖制,也难以在‘国之大局’的名义下公开反对,只能暂时隐忍。
再者,陛下这也是在试探各方的反应,敲打一些潜在的威胁,比如楚泓。
将公主推上皇太女的位置,等于直接斩断了楚泓继位的可能,且有了大秦的牵制,让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这也是对秦渊的考验。
若他愿意接受公主皇太女的身份,则意味着要接受未来与大楚女帝共治的格局。
若他退缩,那大楚也能及时止损。
所以,这道圣旨看似是两件事情的叠加,实则是楚皇用最小的代价,平衡内外矛盾,还为公主继位扫清障碍的高明手段。
每一步,都透着帝王的权衡与算计。
楚泓站在人群中,只觉得耳边嗡嗡作响,浑身血液悉数倒流。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父皇竟然将联姻与立储捆绑在一起,彻底堵死了所有反对的路。
他猛地抬头,看向龙椅。
楚皇正悠闲地端着茶,嘴角噙着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那眼神好像在说:你看,这便是朕下的棋。
喜欢休妻当天,十万禁军跪迎她回朝请大家收藏:()休妻当天,十万禁军跪迎她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