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书网

趣书网>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 > 第251章 南亚暗棋 林远的远布与英法的盲区(第1页)

第251章 南亚暗棋 林远的远布与英法的盲区(第1页)

江南的梅雨刚过,林远在京师海图房的案头已堆起两叠文书。左侧是郑明从非洲发来的铁轨进度报——东非矿场的钢产量足以支撑每月十里铁轨铺设,裂谷旅游的收益已能覆盖半数工程开销;右侧则是锦衣卫刚送来的密报,纸页边缘还带着海腥气,上面用朱砂标注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驻军布防。

“非洲的事,郑明抓得紧,不用多操心。”林远用象牙镇纸压住非洲文书,独独拿起那几份关于印度的密报,对侍立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说,“去年派去的人,该有回信了。”

林远的先手:未雨绸缪的印度布局

早在三年前,郑明刚接手非洲事务时,林远就已在筹划印度的事。那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刚在加尔各答建立商站,法国还在与莫卧儿帝国讨价还价,欧洲势力在南亚的根基尚未稳固。林远从京师锦衣卫挑选了十名精通波斯语和航海术的密探,让他们伪装成波斯商人,带着两洲产的硫磺钢刀和江南水纹绸,从广州出发,绕道马六甲,悄无声息地潜入印度西海岸。

他给密探的指令简单却精准:

-不与任何势力发生冲突,只做旁观者;

-记录印度各土邦的强弱、物产、矛盾,尤其是与英法的关系;

-用钢器和丝绸打开局面,但绝不暴露大明身份——对外只称“波斯北部的新商帮”。

这步棋走得极隐蔽。郑明在非洲忙着修铁轨、建商港,欧洲人的目光全被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的变局吸引,没人留意几个“波斯商人”在印度市集上的零星交易。林远要的就是这份“灯下黑”——等英法反应过来时,大明的触角已悄悄摸到了南亚的脉搏。

密探的回报:印度的虚实与英法的破绽

密探们的回信终于通过南洋商栈辗转送到京师。为首的密探赵成在信中写道:

-莫卧儿帝国已如风中残烛,拉贾斯坦、马拉塔等土邦各自为政,对“外来者”既恐惧又想利用——英国用枪炮逼土邦纳贡,法国用玻璃镜和劣质火枪骗取香料,土邦王公们私下称欧洲人为“披着文明外衣的强盗”。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软肋在“根基浅”:士兵多是雇佣的印度人,军饷常被克扣,战斗力低下;法国的问题在“贪心重”,刚用一箱玻璃换走拉贾斯坦王公的宝石,转头就支持其对手部落,失信于人。

-印度最缺三样东西:能劈砍硬物的钢器(土邦士兵的铁刀极易卷刃)、耐干旱的粮种(西北部常闹饥荒)、能公平交易的商路(被英法垄断,苛税重如山)。

林远反复看着信中“公平交易”四个字,突然对指挥使说:“英法给的是压迫,咱就给公平——这就是突破口。”他当即提笔写了封密令,让赵成等人从南洋商栈调一批两洲麦种和钢犁,“不必求利,先让土邦尝到甜头”,尤其嘱咐“此事与非洲事务无涉,单独运作,直接向京师报备”。

隐形的渗透:钢犁与麦种的力量

赵成等人按林远的指令,在拉贾斯坦的偏远小镇开了家“波斯货栈”。货栈里摆着的硫磺钢刀很快引起土邦武士的注意,但真正让王公动心的,是随后运来的钢犁和两洲麦种。

当地的铁犁耕不动坚硬的红土地,两洲钢犁却能轻松入土半尺;土邦的麦种亩产不足百斤,试种的两洲麦却长出了饱满的麦穗,估算亩产能翻一倍。拉贾斯坦王公派人来货栈,想用十箱胡椒换十副钢犁和一斗麦种,赵成却按林远的嘱咐,只收了五箱胡椒,说:“初次交易,让利给朋友。”

王公又惊又疑,派亲信盯着货栈的动静。三个月后,试种的麦田喜获丰收,用钢犁耕种的土地比往年多收了三成粮食。亲信回报:“那些波斯商人不卖火枪,只卖农具,收的税比欧洲人少一半。”王公这才放下戒心,默许货栈扩大规模,甚至允许他们在附近打井建仓。

这些消息通过飞舟传回京师时,林远正在看郑明送来的非洲铁路图。他在两份文书上各画了个圈,对幕僚说:“非洲靠铁轨连土地,印度靠农具连人心——路数不同,道理一样。”

英法的漠视与林远的耐心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管偶尔听说“有波斯商人在拉贾斯坦卖钢器”,却只当是普通的丝路商队,嗤笑道:“一群卖刀的,能比得上我们的火枪?”法国商人忙着与马拉塔土邦争夺香料贸易,更没功夫理会偏远小镇的“小生意”。

这种漠视正中林远下怀。他给赵成的最新指令是“稳扎稳打,不扩兵、不筑堡,只做买卖”,甚至特意减少了钢刀的交易量,转而多卖钢针、钢梭等日用品。“让他们觉得咱只是来赚钱的,”林远在密令里写,“等土邦离不开咱的农具和麦种了,再谈别的。”

他算准了英法的殖民逻辑——靠枪炮掠夺短期收益,却不愿花心思深耕。而大明要做的,就是用日复一日的公平交易,在土邦心里种下“大明比欧洲人可靠”的种子。这颗种子现在还小,但印度的饥荒、土邦对欧洲人的怨恨,都是滋养它的土壤。

远谋的伏笔:不与郑明相干的独立棋局

当郑明在非洲与摩洛哥苏丹商议扩建丹吉尔港时,林远在京师召见了新一批派往印度的密探。这批人里多了农官和工匠,带着改良的棉花种子和小型纺织机图纸——林远要在印度复制“非洲模式”:用经济纽带代替军事征服,让利益的网慢慢收紧。

他特意交代:“你们的补给从南洋商栈走,与非洲的郑明那边互不干涉,遇到事直接报京师。”在林远的全局棋盘上,非洲与印度是两条平行线,暂时不需要交汇——郑明的重心在非洲、地中海与欧洲的联动,而印度这盘棋,要由京师直接操盘,等时机成熟,再让两线形成合围。

夕阳透过海图房的窗棂,在印度地图上投下长长的光影。林远用手指沿着恒河比划,仿佛已看到钢犁翻耕的土地、蒸汽织机运转的作坊。他不急,就像等待两洲麦种在印度的红土地里发芽——该来的,总会来。

而此时的伦敦和巴黎,还在为欧洲大陆的霸权争吵。他们不会想到,那个在非洲铺铁轨、在欧洲开商栈的东方帝国,早已在南亚布下了另一颗棋子。这颗棋子现在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打乱他们的殖民版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