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坐在红漆门槛上,轻声道,
“我也知道这样做有些冒险,但只有城里的人杂乱一些,我才好对那几个豪族下手。”
明雪情眯着一双杏眸瞟向霍启,
“你又来这套浑水摸鱼的把戏?”
“我前几日抓了一个盐贩,才知道原来四家豪族都参与了私盐贩卖。”
霍启微笑着站起身,凑到明雪情耳边,
“豪族这东西,强横一方,垄断资源,我不希望荆州,再有不听话的豪族存在!”
京都,健康城,皇宫。
暖阁中,炙红的炭盆烤的屋子里温暖如春,可萧衍却感觉不到丝毫暖意,
“各位卿家,反贼侯崇已到了江夏,你们可有什么退敌的良策么?”
平日里侃侃而谈的一众官员面面相觑,一言不发的站在堂下。
“李卿家,你可有什么办法?”
李镇业本来奉了旨,要去北蓟议和,哪知还未动身,侯崇便起兵造反,听萧衍询问自己,他犹豫片刻,低声道,
“陛下,京都周围有近五万兵马,江陵一带还有昭信候坐镇,只要把侯崇阻在采石矶一段时间,咱们派人去北境调回北境兵,到时候前后夹击,侯崇必败。”
他这条建议正合萧衍的想法,
“杨老。”
萧衍像杨廷和投去询问目光,
“李卿家的建议,你觉得怎么样?”
杨廷和今日一改常态,一直沉默不语的站在一旁。
听皇帝询问,他摇了摇头,
“陛下,昭信候病重卧床,江陵群龙无首,恐怕阻不住反贼,而京都确是有五万兵马,可这五万兵马。。。又由谁统帅?”
他这句话问的正是萧衍最拿不定主意的事。
萧衍登基以来,极度的重文轻武,他崇尚慈悲、少欲,不喜屠戮伤生,因此朝中并没有什么可用的将帅之才。
侯崇又是北蓟骁将,一生大小战打了百余场,将名在外,这五万兵马统帅的人选,确实难以抉择。
萧衍低头犹豫片刻,看向杨廷和,
“杨老,你觉得如今朝中何人可以掌兵?”
杨廷和叹了口气,侧过脸盯着李镇业,
“李镇业,你是兵部尚书,如今大敌当前,到你报国的时候了。”
李镇业心里狂跳起来,他出身户部,对行军打仗之事根本一窍不通,能坐到兵部尚书这个官,靠的只是左右逢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