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熊光明考完考官吵吵着要找老杨,你们谎报岁数多少靠谱点行不行,20岁?6级锻工?闹着玩呢是不是?!最后在场的工友联名做保才没找厂长。
熊光明签完字黑着脸就走了,气的中午都不想吃饭了。
不吃亏的慌,这三天为了让大家好好考核,厂里中午炖肉,一会找铁林去,让他给自己多打点。
听说三人都过了8级,可喜可贺,已经到了剧里傻柱的高度。
刘海中咬牙报了7级,为了这事特意找熊光明做心理建设,他感觉自己有一半的把握能过,看抽到什么活了。
熊光明说厂里都定你6级了,你拼一把呗,就算不过听说年底还组织一波给这次失误的师父,你到时候还能冲一把。
刘海中可能怕丢人,这要没考过,指不定别人怎么说他呢。一宿没睡好,第二天早起问易中海打算考几级,听说是7级,当时脸就黑了,虽然之前也知道易中海要报7级吧。
易中海上午先考的,抽到了最难的活,两个异形件配合着打孔攻螺纹,最后固定住,往里面倒水,不漏才算合格。
这对配合面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平整度和光洁度只能硬锉出来,还有8个孔位有一个对不正这活就算白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易中海考完出来的时候笑呵呵的,周围都是恭喜的声音,这可是最显水平的活了,易中海这个7级工拿的货真价实。
考核前刘海中看到易中海抽到了最难的活之后,心里多少还暗爽了一下,等得知易中海过了之后,刘海中汗都下来了,感觉压力更大了,他要抽到这个活成功率不足7成。
下午刘海中抽到了凹凸配合件,难的是需要钻铰斜孔、不仅深,还是相交孔,在刘海中对工作的理解里算是中等难度,但这个孔不好打,还好刘海中这方面比较拿手,算是他练的最多的。
压着最后的时间干完,浑身都湿透了,出了车间就被一帮徒弟围住了,递水的,上烟的,给他捏肩膀的,要说刘海中这徒弟缘是真不错,他考核时候一帮徒弟没事的都在外面等着,比他还着急。
熊光明也过来看热闹了,这里面就钳工最有看头,刘海中考过他也第一时间表达了感谢,刘海中这脸上不知道是汗还是泪,反正眼珠子红红的。
熊光明心想这才哪到哪,这才第一年还算好过,越往后越难,等你冲8级时候还有的学呢。
你这初中数学就跟闹着玩一样,到时候还有凸轮曲线计算、多面体展开,还要读懂复杂机械设备装配图,设计专用工装夹具,关键手上还得有活,什么叫学无止境。
隔壁书里提到因为高级工去支援马兰了,所以硬推的易中海,那都是扯淡,从四九城调走的都是电子方面的人才,还都是搞研究的。
1958年后因政策调整,八级工评定大幅减少,1956年上海首批仅7人。
八级工主要集中在东北比如沈阳、鞍山,上海、北京等工业重镇,轻工业领域几乎没有八级工名额。
中小型工厂普遍没有八级工,大型国企如万人大厂也就是个位数的八级钳工,有记录的江南造船厂也就10名左右的八级钳工。可见易中海当初这个8级工有多牛逼了。
1960年初,中国遭遇严重经济困难(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财政紧张,无力维持原有工资晋升体系。1963年虽短暂恢复考工升级,但范围有限,1964年后因政治运动冲击,工人技术等级评定基本停滞。
其实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企业工资总额由国家统一分配,无法根据技术需求灵活调整薪资。工人技术等级提升需占用有限工资指标,企业缺乏评聘八级工的动力。简单的说就是国家就拨给厂里这么多工资,再多也发不出来。
喜欢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请大家收藏:()四合院:只想平淡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