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凌左眼的疤痕,在阳光下格外清晰,他故意板起脸:“我讲的故事,可是会吓哭你们的。”
“我们才不怕!”孩子们齐声喊道。
夜凌看向龙天策,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默契。
“那我就讲一个,我跟你们龙爷爷,在雪地里追兔子的故事。”夜凌故意逗他们。
“啊?不是打仗的故事吗?”孩子们失望地说。
“想听打仗的?”夜凌挑眉,“那得先让你们龙爷爷,多喝几杯茶,润润嗓子。”
龙天策笑着摇头:“你啊,还是这么爱捉弄孩子。”
他清了清嗓子,又开始讲:“那是在凉州,冬天,雪下得有三尺厚……”
玉倾城和安澜、安雅,站在门内,看着这热闹的一幕,脸上满是温柔的笑意。
玉倾城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孩子们做虎头鞋,她轻声对安澜说:“你看他们,活像一群小饿狼,天天就等着听故事。”
“王爷也乐意讲,”安澜笑着说,“每次讲完,都高兴好几天。”
她们知道,这些故事,对龙天策来说,不仅仅是回忆,更是一种传承。他想把那些关于勇气、智慧、正义、担当的故事,讲给这些孩子听,希望他们能从中汲取力量,长成正直、勇敢的人。
新篇之趣:平凡日子里的欢乐
日子一天天过去,归田居门前的“故事会”,成了李家坳一道独特的风景。
龙天策的故事,像一个无穷无尽的宝库:有他少年时调皮,被父亲罚站的糗事;有他第一次上战场,吓得腿肚子发软的窘迫;有他和夜凌,在沙漠里找不到水,差点渴死的惊险;也有他辅佐秦武,推行新政,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
他的故事,从不刻意美化自己,也不回避失败和恐惧,真实得就像发生在昨天。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常常忘了回家吃饭,直到父母来喊,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临走前还不忘叮嘱:“龙爷爷,明天讲您怎么治理渤海的故事!”
“龙爷爷,后天讲您跟安澜奶奶怎么认识的!”有个调皮的孩子喊道,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安澜脸一红,轻轻拍了那孩子一下:“小机灵鬼,就你话多。”
龙天策也不恼,笑着答应:“好,好,只要你们想听,爷爷就讲。”
他甚至开始“布置作业”:“今天讲的泽州空城计,你们说,要是叛军头领,再聪明一点,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们便会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挖陷阱”,有的说“假装投降,然后偷袭”,有的说“找救兵”,一个个小脑袋,转得比谁都快。
龙天策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些故事,就像一颗颗种子,落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
岁月流转:故事里的新篇章
永熙四年的秋天,孩子们要上学了。
李家坳新办了一所学堂,就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开学那天,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衣裳,背着书包,特意来向龙天策告别。
“龙爷爷,我们要上学了,以后可能不能天天来听您讲故事了。”丫丫的眼睛红红的。
“上学是好事啊。”龙天策笑着,从屋里拿出一些他亲手种的核桃、板栗,分给孩子们,“多读书,才能懂更多道理,才能像故事里的英雄一样,有本事,有担当。”
“我们会把您讲的故事,讲给学堂里的同学听!”狗蛋大声说。
“对!我们还要把您的故事,写下来,以后讲给我们的孩子听!”
孩子们走了,归田居门前,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龙天策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他们的笑声、喊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夜凌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舍不得了?”
“是啊,”龙天策感慨道,“这群孩子,真让人喜欢。”
“他们会回来的。”夜凌说,“等放假了,肯定还会缠着你讲故事。”
龙天策笑了,他知道,夜凌说得对。
他的“新篇章”,没有了金戈铁马的壮阔,没有了运筹帷幄的智慧,却因为这些孩子,因为这些故事,变得格外生动、有趣。
这篇章里,有老槐树的浓荫,有孩子们的笑声,有故事里的英雄气,更有平凡日子里的温暖和欢乐。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归田居的屋顶上,也洒在龙天策布满皱纹的脸上。他拿起蒲扇,轻轻扇着,仿佛还在等那群叽叽喳喳的孩子,来听他讲下一个故事。
而那些故事,就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已经落在了大别山的土地上,落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天,开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崭新的花朵。这,或许就是“续写新篇章”最美好的模样——在平凡中传承,在欢乐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