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话虽带着醉意,却透露出几分伤感。
朱棣看在眼里,心中有所触动。显然,太子对于谦颇为看重,带他去边关就是为了看看那些百姓。
朱棣心中涌起一股感动。看到于谦如此心系天下,他这位皇帝心里也不好受。
于是,他扶起于谦:“好了,你的心意我知道了。念在你为百姓着想,今晚,我赦免你所有罪行。”
朱棣微笑着说。朱高着看向于谦:“还不快谢恩?”
此言一出,于谦恍若未闻,眼中却泛起了波澜。
他猛地站起,目光紧紧锁定朱棣。
他高声疾呼:“望陛下能敛战意,与民共新!”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众人面色各异,心中骇然。
谁也未料到,竟是于谦,胆敢出此狂言。
他说何语?
竟言陛下好战,且力劝其与民共新?!
此言何意?
岂不是在教陛下行事?
向来只闻陛下训示天下,哪有臣子敢教陛下之理?
于谦之胆,愈发壮矣。
朱高着目睹此景,眼皮微颤。
嘴角轻抽,心中暗悔:早知如此,今日便不与他痛饮,免得他口出狂言。
他望向父皇朱棣,欲言又止。
见朱棣眼神,无奈叹息,心中默祷:
于谦啊于谦,莫要自己步入绝境。
你若自绝,我亦难救。
此时,朱棣目光闪烁,凝视于谦。
双眼似眯成缝。
整个后花园,死寂一片。
百官屏息,就连夏原吉,也暗暗吸了口冷气。
“于谦此人,竟敢冒犯天颜。但直言不讳之忠臣,实属罕见!”
他心中暗道。
必须寻机保住于谦,他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你是在指导朕?”朱棣缓缓言道。
于谦眼神虽朦胧,此刻却锐利异常。他望向皇上,静静注视。
“你让我收敛战意?”
“是为了边疆的黎民?”朱棣面无表情,字字清晰。
于谦神智不清,但闻朱棣之言,仍奋力点头。
“荒谬!”朱棣冷声道,“即便我真能收敛战意,那些边疆之敌会就此收敛吗?不将这些敌人根除,百姓岂有安宁之日?”
“你说我好战?”朱棣反问,“为何不说是关外敌人逼迫朕?”
夏原吉急步上前,二话不说,径直跪下。
“皇上息怒,于谦或许醉了,他酒后胡言,请勿计较!”夏原吉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