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这才略微放心了些。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李恪果然到了。
文武百官等了半日,个个冻的够呛。
见李恪回来,个个如蒙大赦,顾不得其他,上去就推搡着李恪赶紧进城。
李二听说时,也赶紧带着杨妃往外走。
李承乾本来想着在武德殿等着的,等李恪先见了李二再说。
但听说李二都亲自出去迎接了,只能赶紧起身,抄小道抢在李二前在城门口截住了李恪。
“太子大哥!”
李恪人在马上,见了李承乾,直接跳了下去,差点没站稳摔倒。
“大哥!臣弟回来了!”
李恪嗷嗷叫着,一脸亢奋,眼里难掩骄傲。
李承乾也没想到只不过一年多没见,李恪的行为举止和变了个人一样,愣在原地许久。
“大哥!您怎么不说话?不认识臣弟了?”
李恪凑近见了礼,却发现李承乾还在愣愣的看着自己,也不禁愣住。
“啊?不,不是孤只是感觉你和从前有些不一样了。”
李恪看看自己的腿脚,笑了:“臣第当然和从前不一样!臣弟早已有了觉悟,不再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李恪,而是社稷之臣,是太子大哥的左膀右臂!”
这话说的,把李承乾直接给逗乐了。
“好好好,说的好,你这一年来辛苦了,孤都是知道的陛下来了,快去见见陛下和你母妃。”
李恪点点头,也注意到了李二和杨妃,迫不及待的冲了上去。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李承乾看的一阵失神。
如果长孙皇后还在,那该多好
后面的大臣们注意到此时的场景,个个面无表情,心里若有所思。
这么看着,太子像个外人,人李二、杨妃、李恪才是一家人啊。
而且
李二带着杨妃亲自出来迎接,这是不是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不少大臣又忍不住猜测起来。
在这个家天下的时代,自然是少不了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之人。
如果李二持续对李恪有超乎寻常的眷顾,那一些大臣会投身李恪门下,再给朝廷搞出一个小团体。
不过,李二是过来人,也是之前诸多麻烦的缔造者,见了李恪激动归激动,但眼角余光扫过群臣,顿时意识到什么。
“恪儿!你能有今日,多亏你大哥的保举和提携,还不去谢过你大哥?”
杨妃闻言,也赶紧推了李恪一把:“是啊恪儿,没有你太子大哥,如今你还是四处闯祸的混账。快,给你大哥道谢去!”
李恪乐呵呵的,又来了李承乾面前,深深的弯下腰,心悦诚服的拜了拜:“大哥,过去臣弟糊涂,不过臣弟已经痛改前非!今后大哥但凡有所差遣,臣弟定当竭尽全力,为大哥谋划!”
李承乾把他扶起,只是淡然一笑。
不过大臣们见此,顿时少了些猜疑。
李二态度如此,杨妃对太子又如此忌惮,可见太子地位稳固,李恪怕是根本无法动摇。
一时间,原本有小算盘的大臣们,顿时收起了乱七八糟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