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问:“要是你们这几个核心人走了,这套东西还能不能转?”
刘好仃站在原地,没接话,也没点头。他把手里的笔轻轻夹进本子,合上,放在医疗线模型旁边的展台上。那句话像一块砖,砸进水里,沉得快,但涟漪一圈圈往外推。
他转身走到角落的小圆桌边,拉开椅子坐下,“都过来坐,别站着听客户说,咱们也该说说了。”
小李从打印区走过来,手里还捏着刚出的宣传页。新人甲合上平板,快步跟上。老黄慢了一步,顺手把监控屏调成画中画模式,才挪过来,一屁股坐下,工装裤蹭出点布料摩擦声。
“刚才那句话,”刘好仃开口,“不是问技术,是问我们能不能‘活’下去。”
新人甲皱眉,“可我们系统是自动运行的,又不靠人盯。”
“但他们不信。”刘好仃指了指本子,“他们怕的是——今天这帮人懂,明天人一走,东西就成了摆设。”
小李插话:“那就得让他们知道,经验已经进系统了。”
“怎么证明?”老黄抬头,“说‘已录入’没人信,得让他们看见。”
三人目光聚过来。刘好仃点点头,“所以咱们今天不聊‘解释’,聊‘怎么让人信’。”
他翻开本子,指着三栏记录:“功、服、信。之前咱们分得好,但现在得重新看——这三个问题,根子都在‘信’上。”
“功能误解,其实是不信人机配合;服务疑虑,是不信响应能落地;连口诀被当笑话,也是不信老师傅的经验能变成技术。”
他顿了顿,“他们要的不是说明书,是安全感。”
新人甲低头翻记录,“那‘听声辨故障’那个案例,客户听完就不笑了。”
“对。”刘好仃敲了下桌子,“真实故事比ppt有用。问题是,咱们不能靠我一张嘴讲完所有事。”
小李眼睛一亮,“能不能把案例做成小视频?扫码就能看。”
“不止视频。”刘好仃说,“要看得见人,看得见现场,看得见结果。每一段都得有名字、有时间、有处理记录。”
老黄咧嘴,“像病历本?”
“对,像病历。”刘好仃笑了,“咱们给每个典型故障建个‘病例卡’,叫‘一分钟实录卡’。视频扫码看,下面写清楚谁修的、什么时候、问题在哪、怎么解决的,最后加一句——‘此经验已录入系统,可复制,可验证’。”
新人甲立刻掏出平板,“我可以整理素材,昨天的维修记录都存着。”
小李跟着接话:“设计部那边我能协调,明天一早就改版宣传页,留出位置放二维码。”
老黄却摇头,“可别把群聊截图打出来,看着像泄密。”
“不公开群。”刘好仃摆手,“但可以告诉客户,维修响应不是客服接电话,是真人接单。名字在系统里挂着,修不了算责任。”
“那我到时候就说——‘我名字在上面,修不了你找我’。”老黄拍了下胸,“比啥都硬。”
刘好仃笑出声,“这话好,明天你就站展台边上,谁问售后,你就来这句。”
小李还有顾虑:“可‘核心人走了系统还能转’这种问题,光靠案例卡够吗?”
“不够。”刘好仃坦然,“但咱们得一步步来。今天先让经验‘看得见’,明天再让系统‘会说话’。”
他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三行字:
“小李,你负责‘医生与ct机’那个类比,写成标准话术,发群里。”
“新人甲,你挑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做首批实录卡。”
“老黄,你把你要说的那句话,再顺一遍,别现场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