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必须要在鬼故事当中,提到鬼故事的含义,或者打破鬼故事的界限。
第二,他要完成淮映勿交给他的任务。
既要回顾过去,又要展望未来。
他要确立一个正确的时间节点,让自己可以立足在历史的洪流当中,连接曾经和以后。
第三,他要考虑到“深度思考”这一特殊的比赛模式。
他不需要将故事形式本身转换成具体的小说、电影、戏剧、图画。
而是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来塑造自己的作品,让万物都为自己的表达服务。
甚至,“思维”这一本身,就可以成为艺术。
然后……
沈昭陵想好了这三点,坐在座位上,缓慢地闭上了眼睛。开始在脑海当中,建构自己的故事模型。
而后,他开始追寻自己记忆最深处的地方,问自己,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这世上,哪个人让自己印象最深刻?
哪个情节,让自己最有感触?
哪个环境,让自己最熟悉?
他
当他质问自己的时候,这些问题几乎在片刻当中就找到了答案,而不需要自己去费力追寻。
因为那就是这些问题脱口而出的时候,一秒钟就出现在自己脑海当中的画面。
他决定在比赛最后一作当中,把这些写出来,而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作——
薪火相……
不,《萤火相传》。
随后,沈昭陵睁开眼睛,拿起了旁边那个像头戴式耳机一样的思维捕捉设备,戴在了自己的头上。
身体后仰,闭上眼睛,进入了自己的深度思考模式。
*
比赛主会场。
评委会会长,杨柳枝,在略显焦急地玩弄着自己手中的钢笔。
将那个钢笔帽不断摘下来,又不断扣上。
赛场的大显示屏被从中间划开,分成了两部,左边一半,右边一半。
左边显示的是沈昭陵的脑海世界,那里现在还是黑漆漆的,显示并未接入中。
而右边的显示屏,是机器人艾艾的精神世界,它已经开始创作当中了,在大显示屏之上,播出自己的电影《未完成的段落》。
在艾艾的故事当中,主角是一个恐怖小说作家,专门写鬼故事。
有一天他发现自己所写的鬼故事里面的事件,同样出现在了现实当中。
于是开始探索到底为什么,电影放的也挺恐怖的,有一些血腥的要素,音效一惊一乍。
这个剧情内容……
还行吧……
说差也不差。而且肯定是符合参赛标准的。但又说不上有多好,没什么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