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明星想当公众人物就得担责任,别怕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
再说他们正是因为被很多人盯着才有外财你说是不是?我不是用200万来衡量他的爱心,而是他没有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觉悟,刘名拍一个广告能挣多少钱,他又有什么理由在能力范围内的事而不去作?”
常满振振有词。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道法律。
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国家就会给他们以赔偿和奖励。
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国。
后来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子贡,他是一个很有钱地商人,他从国外赎回来了很多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赔偿,因为他自认为不需要这笔钱,情愿为国分担赎人地负累。
”
韩薇说。
“子贡仗义,孔子名不虚传,教出的弟子都义薄云天。
”
常满竖大拇指。
“但孔子却大骂子贡不止啊,说子贡此举伤天害理。
祸害了无数落难的鲁国同胞。
”
韩薇笑着说。
“不可能吧?孔子不是最提倡仁、义的吗?”
常满张大嘴问。
“正因为他提倡义,所以才骂子贡呀。
”
韩薇说。
常满摇头表示不理解。
“孔子说:世上万事,不过义、利二字而已。
鲁国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过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义’字,只要大家看见落难的同胞时能生出恻隐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烦去赎这个人,去把同胞带回国。
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举。
事后国家会给他补尝和奖励。
让这个行善举的人不会受到损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赞扬,长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
韩薇解释。
“大贤之论!真知灼见!”
常满佩服。
“孔子还说,子贡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为自己赢得了更高的赞扬,但是同时也拔高了大家对‘义’的要求。
往后那些赎人之后去向国家要钱的人,不但可能再也得不到大家的称赞,甚至可能会被国人嘲笑,责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子贡一样为国分忧?圣人说子贡此举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了,所以不但不是善事,反倒是最为可恶的行为。
”
韩薇叹气,“自子贡之后,很多鲁国人就对落难的同胞装做看不见了。
因为他们不像子贡那么有钱,而且如果他们求国家给一点点补偿的话反而被人唾骂。
很多鲁国人因此而不能返回故土。
”
“也不能一概而论,遇到落难同胞的鲁国人不是公共人物,没有背负社会责任。